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就在这个周末,央行又占据了信息的首位,关于扩大融资资产质押再融资试点的公告一发布,短时间内就被一些大新闻媒体热议,瞬间锅在网上爆了。 被贴上“中国版qe (量化宽松)”、“释放流动性7兆”的大标签后,很多从事金融领域的朋友也相信了这一点,甚至连平时对财经信息不感兴趣的人也到处询问,目睹了其惊人的传播力。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中国版QE”

今年以来,央行的“放水”之举始终牵动着市场神经,但每次被解释为“中国版qe”都可以引起轰动,许多标题党为了博人眼多次尝试,最后也曾一次被证实。

这次融资资产担保再贷款试点的扩大真的是“中国版qe”,能释放天量流动性吗? 不!

首先,试验性扩张并不新鲜,市场今年早些时候预计。 事实上,此前市场预期更高,认为会在全国直接宣传,但这次只扩大到了11个省市。

其次,真正的qe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央行自主购买资产,资金价格基本为零,资金期限永久。 关于信用担保再贷款,再贷款的主导权在银行,央行不是购买信用资产,而是允许信用资产担保再贷款,所以这三点都不一致。 再贷款有期限,多为2年以下的信用资产担保再贷款有资金价格,央行根据市场利率和抵押物贴现率等多种因素评估再贷款规模。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中国版QE”

既然能动性越来越掌握在银行手中,对银行来说,是否行使这一权利就要根据自身经营迅速发展的情况来决定,并不是立即大规模采用,更别提释放7万亿的流动性。 更何况,短期内处于“只缺资产不缺资金”的行情,银行换了这么多资金也贷不出去,真是不划算的生意。 实际上,山东省先行试行的一年规模也只有9亿人。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中国版QE”

既然信用资产担保再贷款不是qe,也无法释放巨额流动性,那到底有什么“疗效”?

这一招其实是货币投入新渠道的前瞻性创新,是缓解部分机构(特别是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担保不足的“解毒剂”,是诱惑资金越来越流向中小、三农等特定实体经济行业的“指挥棒”。

去年以来,作为基轴货币投放主要渠道的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不能满足正常货币发行的需要。 开拓信贷担保再贷款这一新的货币投放渠道,不仅可以及时向市场补充流动性,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信贷资产贴现率等方式,促使银行加快信贷衍生,将资金越来越引入实体经济,降低特定行业的融资价格。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中国版QE”

此外,央行公告称,该政策还有助于“处理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

只有认清新工具的“是”和“否”,才能明白中央银行的真正意图。 今后,如果看到“中国版qe”等标题,“被卡住”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中国版QE”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