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5字,读完约5分钟
经过记者施纳
昨天( 10月21日,央行官网公布,为实现“第7轮中英经济财政金对话”成果,10月20日,央行在伦敦采用簿记制作方法,成功发行了50亿元、1年期人民币票据,票面利率为3.1%。
据悉,这是央行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中央车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刚刚接受《每日经济信息》采访时表示,此次发行是中英战术合作的深化。 对中国来说,这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在资本自由兑换不那么开放的情况下,这是对海外主体持有人民币的刺激手段。 对英国来说,这有利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定。
另外,对于英国媒体关于中国金融机构在伦敦“刷存在感”的说法,他刚刚表示不是。
中央银行:伦敦的“收据”为50亿
据报道,此次央行在伦敦的“发票”为50亿元人民币,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担任联合全球协调员和账本管理人,其他账本管理人还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渣打银行等。
据了解,英国是第一个发行人民币国债的海外国家。 年10月,英国财政部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国债,而欧洲和美国投资者合计占49%,与亚洲投资者( 51% )基本持平。
央行表示,此次在伦敦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票,不仅有利于丰富离岸市场高信用等级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也有利于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这50亿元中央票的票面利率高于国内10年期国债。 曾健成说,为了推动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在海外的债务发行主体是央行、银行等高信用等级主体,收益率也高于国内,为海外主体的持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申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解体师桂浩明表示,50亿元的金额并不大,但指导意义、象征意义更为突出。 随着中英之间金融交流的进一步加深,类似债券的发行也将增多。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部高级拆船师刘东亮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伦敦发行央票、此前央行允许境外央行进入银行间外国汇市、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交易等,继续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在过去,我们宣传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要求人民币走出去,接受人民币,签订许多货币互换协议,建立香港的离岸货币市场等。 事实上,人民币走出去问题不大,海外人民币库存相当大。 ”。 刘东亮指出,新的问题是这些人民币走出去后怎么办。 例如,到了伦敦后,就没有大家可以投资的工具也没有可以交易的产品。 与前期处理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不同,现在要处理的是人民币如何回归的问题。
英国媒体:中国金融机构刷存在感
随着国家主席习大大访问英国,中英两国的金融合作也频繁发生变化。
10月20日,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交易中心,全面覆盖欧洲和美国离岸人民币、外汇、贵金属、商品、债券和其他衍生品的报价和交易,在北京、伦敦、新加坡三地同时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债券交易指数》
另外,央行网站昨天晚上表示,经国务院批准,10月20日,中国央行与英格兰银行更新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更换规模从原来的2000亿元/200亿英镑扩大到3500亿元/350亿英镑,比较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延长展览期限。
近年来,伦敦市场的人民币业务高速发展。 央行表示,更新与英格兰银行的双边功能互换协议,扩大互换规模,将为伦敦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当地人民币资产交易、理财等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更新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扩大互换规模,体现出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在货币金融业进一步深化合作。
数据显示,境外投资者在中国银行间债市的投资占比已经从年的0.24%上升到年的1.79%,3年增长了近8倍。 截至8000年7月底,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金额共计4.34万亿元,其中债券余额近8000亿元。
“《中国银行人民币债券交易指数》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该指数不仅能很好地应对银行间债市的走势,还能充分反应中国银行间债市的流动性特征,便于投资者进行较为有效的债市组合投资。 ”中国银行的田国立会长在当天的发表仪式上做了以下发言。
此外,建设银行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也首次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但是,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在伦敦“刷存在感”。
对此,曾刚表示,这不是刷存在感,而是这些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四大银行中的中行、工行、农行等三家公司均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这些大银行的举措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打开了新的空区间和市场,有利于国际化布局。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央行境外首发人民币央票 中国金融机构频出招并非“刷存在感””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