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8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保监会于9月6日正式发布了两条人身保险监管新规,对人身保险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进行了规范化、调整、优化。
两项监管规定分别为《关于加强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产品监管》)、《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若干事项的通知》)以下为《精算制度》)。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将影响多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些变化将出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许多现有的人身保险产品停止销售,新产品上线。 二是部分万能保险或投资保险比例过大的危险企业必须大力调整业务结构,存在较大的变革压力。
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结算利率与实际利益相关
为提高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根据《精算制度》,保险企业开发销售的个人定期寿险、个人双险、个人终身寿险和个人护理保险产品,死亡保险金额或护理责任保险金额与累计缴纳的保险费或账户价值的比例符合以下要求。 18-40岁,比率下限为160%; 41-60岁,比例下限为140%; 满61岁以上,比例下限为120%。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万能保险产品大多不符合上述规定。 因此,许多产品将停止销售,而符合新规则要求的新产品将会被销售。 ”一位寿险企业精算责任人表示,目前许多万能保险对事故的保险金额与累计支付的保险费或账户价值之比为150%,其他事故比例为120%。 对此,新规将第一年龄段的死亡保险金额比例从120%提高到160%,提高40个百分点,加强了保险的保障作用。
根据《精算制度》的要求,不符合规定的保险产品,必须在年4月1日前全部停止销售。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调整和重新开发大量的万能保险产品,“精算部门的任务很重,准备加班。 ”。 上述算命师表示。
“新规定也可能影响万能保险的结算利率,与顾客的利益密切相关,对今后万能保险的规范销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算命先生说。 根据《产品监管》,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万能账户单独资产的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地明确万能型保险的实际结算利率。
“万能账户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连续3个月小于实际结算利率,特殊储备无法弥补其差额时,当月的实际结算利率必须大于最低保证金利率和实际投资收益率中的较大者。 ”对此,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通常高于最低保证金利率,但并不一定高于实际结算利率。 为了不引起纠纷,保险公司通常不轻易降低实际结算利率。 特别是在银保渠道销售的万能保险中,银行也经常向保险公司提出相关要求,部分结算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率相反。
业内人士还指出,由于保险公司自主调整万能保险结算利率的模式已经成为惯性,“产品监管”的实施在结合结算利率和实际投资收益、防止利差损的基础上,还可能引起保险费用的纠纷。 这是因为前期销售不规范,以万能保险收益和银行理财为对象,强调高收益、稳定性。 因此,实施新规需要完善的措施,有必要进一步规范万能保险
一些保险公司的万能保险需要砍掉大半
投身保险也受到影响
虽然《产品监管》和《精算制度》对人身保险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化和优化,但业内人士认为,万能保险或参保业务所占比例过大,部分中小保险企业的业务快速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原市场“老7”保险企业受到影响。
根据《精算制度》,从2019年1月1日、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三个时间点开始,短期存续期产品的年规模保险费在保险企业的全部保险费中所占比例分别不得超过50%、40%、30%。 “万能保险的比例逐年减少,但保险公司的宽限期很长,为了避免硬着陆,可以策划变革的快速发展道路。 ’前面的算命先生表示。
目前市场上的人身保险产品属于中短生存期的产品吗? 万能保险和投资保险中有多少比例的产品属于中短生存期的产品? 关于这两个问题,记者咨询了很多业内人士,目前没有公开的确切数字,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中短存续期间的产品以万能保险和投资保险为主,因此,新规对这两类产品比较高的保险企业影响较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76家寿险企业中,今年前7个月保费比例超过50%的保险企业有21家,保险业务比例超过80%的保险企业有10家,其中5家超过90%。
“万能保险比例越高的保险公司,未来几年的转型压力越大,必须从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进行转型,压缩中短期存续期间的产品比例。 》据业内人士介绍,对国寿股份、平安人寿、本保险、太保人寿、泰康人寿、人保人寿、太平人寿等原有市场“老七公司”的保险企业几乎没有影响。
《精算制度》还要求自年1月1日起将投资保险、变额年金保险纳入中短生存期产品范围内,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报告,说明部分保险企业受新政影响的情况(今年3月《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间产品若干事项的通知》) 据统计,目前许多保险公司的投资保险业务比较低,这类业务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今年前7个月的投资保险业务比例分别为91.37%和84.04%,新规的实施将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
事实上,上述两条新规对人身保险相关的许多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例如,产品退出机制的建立、产品问责机制的强化、产品追溯及机制的建立、完整的新闻披露等,都将促使保险公司提高产品开发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合规意识,比较有效地释放领域的快速发展活力。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两“人身险新规”瞄准“小目标”:一大批现有人身险产品将停售”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