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9字,读完约3分钟

6300股流通股,对总股本达3亿股的上市公司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关乎今年3月9日挂牌的京威股的“生死”。 京威股份的高级管理层王立华无意中增资自己6300股的行为也在市场上持续发酵,其结果如何受到市场的关注?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不计入社会大众股。 王立华认购股份仅占京威股份总股份的0.0021%,因此,京威股份社会公共股份低于总股份的25%的比例。 如果北京威股份的社会公共股份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25%的比例,不满足上市条件,将面临退市风险。

“京威股份陷退市闹剧证明什么?”

卷入退市风险的闹剧,上市公司也积极与深交所进行信息表达,寻求“灭火”。 无论该干部主动辞职、在规定时间内实行公开增发以增加社会公众持股比例,还是王立华主动违规抛售股票,京威股份退市闹剧的教训都很深刻。

其一,4月18日买入股票,上市公司于5月7日公告,但在这长时间内,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及高管本人等未发现增资行为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退市风险。 监管部门平时是怎么监管市场的?

第二,上市后的京威股份目前仍在保荐机构的持续监管期内,但京威高管在上市前不熟悉上市规则是情有可原的,那么挂牌后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保荐机构是如何“监管”的呢? 京威股票保荐人的国信证券也应该承担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吗?

“京威股份陷退市闹剧证明什么?”

其三,上市公司治理和高管本人方面的问题。 高管个人购买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但京威股份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也暴露出来。 既然是上市公司,无论是其公司治理还是高管本人,都应该满足上市公司的最低要求,至少必须熟悉市场的游戏规则。

“京威股份陷退市闹剧证明什么?”

只有6300股股票,它引发的不仅仅是退市风险。 在这场闹剧中,监管部门、上市企业、推荐机构和高管本人全部“参与”。 京威股份未能妥善处理高管增资问题,最终导致退市风险预警和停牌升值,也波及到询价机构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京威股份的退市闹剧可以说是“一发不可收拾,浑身上下”。

“京威股份陷退市闹剧证明什么?”

长期以来,市场一直关注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但通常关注其业绩,很少关注股票分布是否合规等问题。 京威股份卷入退市闹剧,都造成了退市的条件,上市公司不应该忽视。

另一方面,近年来,众多新股相继进入沪深市场挂牌,但京威股票推荐机构缺乏监管力度也不足为奇。 毕竟,保荐人更关心发行人是否上市,能否高价发行。 毕竟,重新上市的轻导演已成为当前推荐领域的“潜规则”。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京威股份陷退市闹剧证明什么?”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