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8字,读完约3分钟

◎曹中铭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安排,从1月31日开始,沪市融资融券“两融”涵盖的股票范围将从180只扩大到300只,深市将从98只扩大到200只。 至此,沪深两市“两融”标的股票总量达到500股,占2472股上市a股的20.2%。

“两融”目标股的扩张,实际上标志着该业务在a股市场的顺利、快速发展。 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公司和板块相关上市公司的入驻,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空,为今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目标股票阵营奠定基础。

“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自2007年3月31日试点“两融”业务以来,余额迅速扩大。 年末“两融”规模仅为127.72亿元,年末上升至382.07亿元,年末大幅上升至895.16亿元。 今年已经突破千亿大关,到1月25日,“两融”余额更是突破1100亿元,达到1100亿2500万元。 与之对应的是“两融”账户的大幅增加。

“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两融”的规模迅速增长,但融资和融券业务的快速发展极不平衡。 从试点到现在,融资余额的比例通常超过95%,极端情况下超过98%,融资余额相对来说很少。 只看“两融”的余额占了上风,这项业务的迅速发展呈现出“跛脚”的特点。

“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两融”业务启动后,市场一直期待着融通早日发挥作用。 但是,所谓融通,不过是改变融资对象,改变融通券发售。 关于什么时候发售融通券,现在没有时间表。 监管部门率先转融资与去年股市极端低迷有关,这种格局使得证券公司在开展融资业务时较为顺利,但在开展融券业务时受到自有证券的限制,明显不利于投资者的融券销售。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监管部门之所以不发放通融券,实际上是在鼓励市场做很多事情。

“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另外,“两融”的目标股达到500股,同时虽然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但仅占两成的比例也明显偏低。 日前,在中国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郭树清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表示蓝筹股“质优不优价”。 其理由是,蓝筹股除了要控制股价需要很多资金外,还认为与已经成为“两融”标的股票没有关系。 在目前的市场上,垃圾股和资产重组股的股价多于蓝筹股,有的甚至达到数倍,估值明显畸形。 因此,监管部门今后必须将包括st股在内的所有品种纳入“两融”目标股,以平衡市场混乱的估值现状。

“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其实,监管部门启动了“两融”业务,其作用不仅仅是a股市场拥有制造空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两融”业务能对个股估值起到一种修正作用。 个股被高估时,市场上有融券出售; 被低估的情况下,会有自发的融资购买,形成良性循环。 从目前的事实来看,“两融”的余额占有率和个股估值的修正都有明显差异。

“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曹中铭:融资融券的无奈”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