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8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张雯

近一年来,大宗商品价格遭遇“腰斩”,不仅给资源出口国造成了经济损失,资源进口国也遭遇了关税下降。

年下半年以来,铁矿、原油、煤炭等工业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跌模式。 下跌的原因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支出国正在进入经济转型期,国内诉求减缓,有时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那么,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与中国经济有何相关呢? 为此,《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以下简称nbd )近日特别采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资源系国家正在受到冲击

nbd :你如何看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在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水平上的相关性?

梅新育:比起“大宗商品”,我认为使用“初级产品”的概念更为正确。 大宗商品中,原油、铁矿、煤炭、粮食等农矿产品为初级产品。 初级产品价格波动是市场常态,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通常,10年牛市将延续10~15年的熊市。 新世纪的初级产品牛市始于2002年,持续了10年。 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遭遇雪崩,年油价下跌7.5%,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下跌4%,初级产品市场全面进入深熊市。

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一般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和这些领域的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即使在有利的市场行情和贸易条件下,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增长也不理想,宏观经济稳定性存在明显缺陷。

nbd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初级产品的价格变动而经济不稳定,能否定义为“被大宗商品绑架的国家的经济”?

梅新育:尽管如此,我不太赞成“被大宗商品绑架的国家经济”的提法。 因为,这种提法给人一种被外界强烈束缚,迫使这些国家走波动之路的感觉。 但是,“资源诅咒”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机制,无法完全在外部有力地解释。 另外,现在也不是帝国主义时代。

“梅新育:大宗商品步入深度熊市 恐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

1970年以来,“资源诅咒”必须归咎于资源国家自身的非合理资源流通主义,加剧了上述经济社会机制的作用,从而给资源出口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矛盾,造成分裂。

合理看待贸易顺差的扩大

nbd :人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与中国诉求下降有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宗商品贸易与中国诉求的内在联系?

梅新育:新世纪这个初级产品牛市是“中国制造”,熊市也有一定的中国元素。 中国呼吁增长率放缓,但由于初级产品的供给迄今为止的大规模投资增长迅速,熊市是必不可少的,国际初级产品制造商的淘汰赛也是不可缺少的。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对进口初级产品的诉求没有明显减少,而是在增长,但其背后是国内低品位、高价格初级产品的生产被进口淘汰,进口平均价格大幅下跌的结果。

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进口铁矿石比去年同期减少0.2%,为6.13亿吨,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85.7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3%。 原油比去年同期增长9.8%,达到2亿2100万吨,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626.7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5.3%。

nbd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盈余,也影响了进出口格局。 你怎么看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梅新育: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总体多而复杂。 的直接影响扩大了贸易盈余数据,但初级产品出口国的收入也大幅减少。 作为初级产品出口主力的新兴市场已经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了一半的份额这将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

“梅新育:大宗商品步入深度熊市 恐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

与此同时,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进口性通货紧缩压力。 总体来说,中国今年的对外贸易很可能比去年同期萎缩,但这是全球贸易总体萎缩的情况,而且我国萎缩的幅度比其他主要贸易大国要小。 如果这种状态得以实现,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梅新育:大宗商品步入深度熊市 恐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