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9字,读完约3分钟

杨健

在过去的十年中,顾客每年增加近1亿人,100万名以上的员工每年收益11000亿元,净利润超过1500亿人。 如果从事这样的领域的话,你觉得很踏实吗?

不幸的是,这个非常笃定的回答现在还不那么明确。 十年来风光无限的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技术挑战。 这些天翻地复的微信收钱问题,成为了这个挑战的最新脚注。

微信表示,这家民营企业推出的免费即时通信业务,短短两年内客户数就超过了3亿。 给中国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带来的烦恼,远远大于它产生的互联网流量收入。

这样的烦恼,用中国移动的话来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微信占据了大量的信令渠道,影响了其他顾客的通信质量和效率。 二是由于存在互联网间结算,基于Wechat的数据收入不足以抵消移动通信支付的费用,这相当于让移动代理支付Wechat。 因此,“微信收钱”——运营商向微信服务商腾讯收钱——成为了“需要坐下来说话”的现实议题。

“警惕“微信收钱”背后的革新之困”

这些技术细节对普通客户来说并不太容易理解,也比不上所有的理解。 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微信等新的APP对短信、语音通信等从前传来的通信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互联网对电信业的冲击,在世纪之交已经在欧美市场掀起了风暴。 当时,刚刚融入全球新闻潮流的中国电信业,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的迅速扩张,幸运地逃过一劫。 从2001年到2001年,我国手机客户增加了10亿人,巨大的“人口红利”掩盖了运营商向互联网转移缓慢的危机。 与业务规模的扩大相比,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比较次要的选择。

“警惕“微信收钱”背后的革新之困”

公平地说,职业生涯并不是完全没有创新意识。 悉尼奥运会期间诞生的“移动梦想网”模式可以说是创新的杰作。 在随后的几年中,图书、搜狐、新闻网、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在这种创新模式的庇护下,度过了艰难的最初岁月。 飞信、翼聊、沃友等即时通讯业务也是运营商们为应对挑战而做出的创新努力。

“警惕“微信收钱”背后的革新之困”

但是,要从资金密集、门槛高的垄断领域走向开放、竞争,从产业链的主导控制者转变为平民产业链参与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将“脊梁发冷”的危机感转化为切实的创新成果。 之间的阻断,不仅仅是上千万的重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对电信公司的评价是:“体制僵化、技术理念落后、重担沉重、创新乏力。”

“警惕“微信收钱”背后的革新之困”

每18个月设备性能就翻一倍,互联网上新出现的新闻量,是迄今为止所有新闻的总和,“摩尔定律”依然主宰着当今互联网和电信业的快速发展。 短短几年间,摩托罗拉、喜讯、诺基亚等一度很火的电信公司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市值近3000亿美元的北电消失了。 在这种“不求变化即死”的产业环境中,光靠防御和守成,是无法挽回“永无止境的萧条画”的颓势的,只有努力创新,才能再现辉煌。

“警惕“微信收钱”背后的革新之困”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信收钱”引发的风波是对通信运营商的最好警告。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警惕“微信收钱”背后的革新之困”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