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6字,读完约3分钟
欧洲都柏林危机升级,新兴市场经济板块经济形势也有可能急转直下。 面对这种局面,从发达国家到快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许多经济板块都希望放松货币政策,以此“保证增长”。 前者为丹麦央行从6月1日起将贷款基准利率从15个基点下调至0.45%,创历史新低。 澳大利亚6月5日再次降至3.5%。后者,如中国人民银行6月8日开始下调利率,更不用说巴西、印度和越南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了。
但是,处于危机中心的欧洲央行,和另一家对全球货币环境影响最大的央行FRB一样,在这场降息中选择了按兵不动。 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自去年11月上任以来曾两次降息,但每次均下调25个基点,随后6次会议在维持利率不变的6月6日货币政策会议后,欧洲央行表示将继续将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维持在1%。
欧洲的经济形势恶化,很明显。 公认的技术衰退标准是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收缩,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收缩0.3%。 欧盟统计局6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依赖出口增长来抵消投资和库存下跌,欧元区才在今年一季度幸免于技术衰退,gdp比上个月缩小0.1%。 更糟的是欧洲的失业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欧元区人口失业率上升至11%,创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是欧元区失业率连续12个月达到或超过10%的标志性关口。 失业人数约1740万人,环比增加约11万人。 整个欧盟4月份的失业率也创下了10.3%的纪录。 其中,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分别达到24.3%和21.7%。 因此,欧洲央行这样决定,显然不是因为欧洲“增长担保”的压力较轻,而是因为持续降低利率对增长担保的效果不大,不可低估副作用。
与一些国家在高利率的基础上降低利率不同,美欧的实际利率已经接近零。 巴西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位,但仍高达8.5%,而欧洲名义基准利率仅为1%。 如果过分依赖利率下降来保证增长,美欧很可能都会陷入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流动性陷阱。 此外,在2009年超强的反危机中,全球各经济板块普遍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结果实体经济部门复苏不明显,资产市场迅速反弹。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局面相当大程度上起因于此。 虽然欧美央行可以通过货币霸权将大部分通胀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但不能完全转嫁,他们自己也必须感受到这种压力。 他们有强烈的内在冲动伤害自私,但并不一定是有趣的人害自己。 对2009年超强抗危机副作用的共同认识也决定了各国反危机保障增长的政策力度是有节制的,对房地产、初级产品等资产市场的刺激是有限的。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后,海外初级产品市场一度暴涨,之后下跌,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希望大幅放宽货币政策,重现2009年盆满钵满的场景,但他们的期望真的能实现吗?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第二轮反危机节制是保增长政策优势”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