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1字,读完约3分钟

张茉楠(国家新闻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8月,中国政府制造业的pmi指数为49.2%,打破了50%的荣枯分歧。 与官方pmi下跌的走势一样,汇丰pmi指数经过季节性调整后,从上月49.3大幅下跌至8月的47.6。 经济先行指数pmi持续下降,很可能表明中国经济触底的时间窗持续滞后。

目前,由于欧洲经济二次衰退已经成为事实,欧洲陷入了财政紧缩、融资困境、随之而来的私营部门信贷量减少之间的恶性循环,这通过贸易链和信贷链,影响着世界经济、贸易和制造业的生产,世界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大幅萎缩是世界制造业普遍遭遇寒冷的折射,其背后有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 首先,“库存-投资”周期暂时难以比较有效地启动。 从库存来看,零售库存对供应商库存的消化幅度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弥补库存动力不足。 从投资周期来看,短期内全球缺乏新兴技术和产业转型以提高资本回报率,因此第三次革命还处于前夕,没有进入大规模集中爆发期。 因此,进入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还为时过早。

“汇丰PMI新低警示:中国经济见底还未到来”

根本问题是全球供需平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全球经济的潜在生产总值和潜在诉求构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去杠杆化是所有危机过后的必由之路。

从诉求差距来看,发达国家过度支出导致庞大的家庭债务,美日欧现阶段陷入约1万亿美元规模的总诉求不足状态。 中国内需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首要诉求,但中国支出的增长不足以弥补美国支出的萎缩。 中国的家庭费用只占gdp的35%。 美国的个体费用总额约为10万亿美元,是中国个体费用总额的1.6万亿美元的6~7倍。 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国家庭的费用增加有一定的富余。 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国家从衰退中恢复的动力并不是来自国内的诉求扩大,而是像危机前一样依赖出口驱动型的增长,因此对世界来说有很大的诉求差距。

“汇丰PMI新低警示:中国经济见底还未到来”

中国制造业活动本身的情况更是多而复杂。 从短期来看,pmi指数的大幅下跌表明,欧洲都柏林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显现。 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在中国的出口中占20%。 因此,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中,欧洲都柏林危机首先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崩溃,蔓延到越来越多的亚洲快速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世界诉求方(欧美)和世界供给方(亚洲)同步停滞的格局。

“汇丰PMI新低警示:中国经济见底还未到来”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增长困境也表明未来增长动力可能不足。 制造业公司必须面对的不仅是“增长率下降、诉求下降、价格上涨、利润减少”的困境,还必须面对结构调整和变革的挑战。 事实表明,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依赖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 这对于依赖“价格导向”和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来说,利润空之间越来越小,被淘汰的越来越多。 如果“中国制造”不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开拓新的诉求,制造业就不是短期的弱势问题,而是长期的强制调整问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汇丰PMI新低警示:中国经济见底还未到来”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