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8字,读完约5分钟
易宪容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不仅全球经济进入了周期性衰退期,也给整个金融市场的优势结构和市场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样的格局扩展到了中国,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益格局和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金融市场从以前流传下来的由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转移到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银行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逐渐缩小,从2003年的90%以上降至年的58%。 这不仅繁荣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公司债券等融资市场,而且形成了不同于欧美的银行体系。 而这种融资多元化、多渠道、多渠道,为公司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条件,但也震动了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公司投资面临机遇,面对挑战,最后的结局必须由公司自己把握。
另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突然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信用政策,货币供应量、信用增长、社会融资总额增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例如,货币供应量在1990年为1.53万亿美元,但在去年6月底达到92.5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60倍以上,而在同一时期,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仅为2倍左右。 另外,2008年-年6月末,银行信贷增加35万亿美元,社会融资总额达到56万亿美元,是1998-2002年间的8倍以上。 大量货币进入银行体系,是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动力,也是各地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而且,美国金融危机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也就是说,外需的迅速萎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国内gdp增长率降至7.8%。 其首要原因是以出口为导向的4个省市经济的迅速下滑。 例如,今年上半年全国83%以上的省市gdp增长率均为8.5%,4个省市gdp增长率在14%以上,但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的经济增长率降至8%以下。 这些省市经济增长下行过大,很大的原因是外需减弱,出口迅速下降,当然也与房地产泡沫的一定程度挤出有关。
在外需短时间(至少5-7年)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为了使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扩大内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下,内需与美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3亿多人口,每年达到11万亿美元,中国14亿人口只有4万亿美元,可见中国人均费用不到美国的1/15。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内需增加到美国人均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中国的gdp总量将实现80万亿元以上的上升,潜力巨大。 另外,中国经济不仅居民支出力度低,而且存在严重的三大失衡。 例如城乡之间、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等经济快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 因为,对于欧美疲惫不堪的诉求来说,中国的潜在诉求是巨大的,如何发挥至关重要。
因此,要扩大内需,不仅要通过许多重要的制度改革,全面提高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还需要调整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失衡。 例如,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商务价格、各种公司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的情况下,沿海公司和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成为趋势。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好,而且离沿海地区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最近。 因此,新的国内沿海公司产业转移的第一站有可能选在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有可能很快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对于公司和投资者来说,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地区的最新动向。 在这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请注意自己公司能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其中有很多机会。
从中西部地区政府的“十二五”规划来看,这些经济落后地区对经济增长的愿望更强烈。 他们正在更好地整合自己的资源。 这不仅可以为这次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转移创造条件,也可以为当地资源比较有效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出现许多关系国家和国民生活的领域和公司,也可以使当地形成巨大的新的支出力量。 这些都是公司的投资机会。 公司需要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方向。
笔者曾说过,如果未来房地产泡沫顺利挤出,中国经济将是新黄金10年的增长时间。 这笔钱的增长时间,其要点和快速发展方向可能与目前的情况大不相同。 希望国内公司和民众能亲眼看到这些差异和投资机会,把握新的投资机会,大力加强自身,个人财富真正成长。
总之,面对新的金融市场条件,公司和个人面临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公司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成为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取胜的关键所在。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西部地区或将形成新的花费力”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