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11月房地产百城价格指数,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899元/平方米,比上个月上涨0.46%,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16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上升2.93%,涨幅比上月扩大0.86个百分点。 百城房价连续第四个月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两倍。 对此,相关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暖冬”值得期待。
不得不承认,不久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暖冬”的征兆。 一线城市房价连续上涨,深圳成为这一轮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不仅如此,在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连续上升的现象。 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暖冬”真的来了? 现在出现了“暖冬”的征兆,能复苏整个房地产市场吗?
很明显,“暖冬”只是由于政策的强烈刺激而出现的一种价格非内在的上涨。 特别是在成交量方面,新房源的成交情况比库存好,库存消化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美好。 也就是说,“消除库存”这一重要问题在这次房价上涨中没有得到明显处理。 相反,房价的上涨再次激发了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冲动,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计划明年的大解体计划。
必须注意的是,对房地产业来说,面临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仍然是“去库存”。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库存”的效果不充分,很多没有“建设”。
更重要的是,根据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趋势和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这些城市短期的高库存状况无法明显改变。 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仍然需要应对高库存下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和压力。
这样,随着库存期限变长,库存积压更多,很多开发者都接近了“资金链”断裂的极限。 如果高库存现象没有得到改善,不排除一部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
“远离库存”不仅是宏观政策方向的责任,也承担着防止金融风险爆发的责任。 根据开发商一旦出现风险,开发商相互担保的现状,必然会引发区域金融风险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暂时回到市场“暖冬”的征兆上来。 “暖冬”只是体现在房价持续上涨上,如果不涉足“去库存”,哪怕政策作用再大,“暖冬”也只是昙花一现,可能无法继续快速发展。 库存遗留的问题才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 除非“去库存”问题做得不好,或者有明显的效果,否则房地产市场很难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难以进入真正的“暖冬”。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消除库存”的目标呢? 从政策层面看,住房贷款政策、公积金政策、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土政策”等,出台的政策都很齐全。 也就是说,我们期待在政策层面上有新的消息增加,但我们没有太多的余地。 另外,市场也不适合出台新的刺激政策。 否则,可能会留下很多“后遗症”。 房地产市场的“后遗症”比通常的领域更难消化,负面作用和影响也非常大。
因此,“去库存”的任务还是要交给地方政府。 另一方面,市场刚刚出现复苏迹象,不能再次萌生“土地财政”的冲动,对“去库存”施加新的压力。 很多城市完全没有接受新库存的能力。 增加库存就是将经济送入有风险的火堆。
另一方面,在依赖政策和开发商“消除库存”的情况下,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房作为保障房、廉租房等手段,减轻库存压力,解决开发商“资金链”的断裂风险。 此外,还能真正应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总之,对房地产市场不要只看“暖冬”。 所谓的“暖冬”,只出现在一线城市和第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压力仍然非常大,没有“暖冬”的迹象。 政策对这些地方楼市的作用非常有限,如果政府不拿出越来越多的方法,这些城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作者是财经时评人)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谭浩俊:不能让个别楼市暖冬掩盖去库存严峻压力”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