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4字,读完约4分钟
◎张敬伟
春节,上海股市休市,但汇市不平稳。 黄金周期间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升值后,昨日海岸市场即期汇率早盘超600点,创年内新高,中间价也上涨近200点,创下近1个半月来新高。
这个黄金周,给世界资本市场带来了严寒。 正当12月刚刚加息的美联储,面对日本负利率和欧洲量化宽松持续的货币政策逆势而上,除了暂缓加息之外,负利率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选择。
节后,中国汇市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市场“吓”的影响。 因此,假期结束时,周小川央行行长在接受最新一期杂志《财新》采访时强调,人民币不具备长时间贬值的基础,为了提振出口必须贬值,也不会加剧“汇率战争”。 但是,最近的投机力量瞄准了中国,推进汇率改革把握了适当的时机和窗口,表明“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
高层人士对人民币汇率表示声援,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但投机者和追随者的情绪并不关注中国经济的内涵,而是聚焦于中国经济表面的数据变化。 例如,经济增长率跌破7%,下跌至6.9%,正如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一样,中国市场诉求减少,全球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低迷也被认为是中国的责任。
年6月中旬以后股市的下跌和今年年初股市的波动,让全球市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上升,但不可否认,全球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不行”的一年,反而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最大、成效最大的一年。 这一年利率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币对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纳入货币篮子的去年8月11日的新汇改,可以说发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全面市场化的信号。 但是,除了imf读出了中国央行良好的用心之外,发达经济板块还误解为中国拉动出口的货币战争战略。
伴随着汇率改革和股市的变动,市场产生了汇率改革和股市一样“糟糕”的情绪。 同步的汇率节奏,被股市的负面情绪所拖累,反而变得混乱无序,不得不稍微休息一下。 截至年12月初,央行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极大地改变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不幸的是,此时正值FRB加息之际,资本外流加速,人民币汇率迎来更大的贬值压力,吸引了国际投机资本之歌空和空。
年12月11日,中海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一揽子货币指数,但截至年1月11日,央行确定形成以一篮子货币为目标,限制单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汇率调整机制。 这是一个比较确定的、市场公众信服的参照锚,人民币进入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
但是,中国央行和海外资本对人民币走势的评价不一致。 央行、其他公共机构、周小川等高级官员强调,中国经济基本面可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但境外资本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股市的不稳定、资费端的衰退。 去年“8.11”新汇过后和不久前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不明确感。
但是,中国与1997~1998年的东南亚各国不同。 ( ( ( ( ( ( ) ) ) ( ) ) ) ) ) )0)人民币是国际资本看到“两岸”(离岸)汇率差距而引发的短期套利行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简而言之,这是市场上流言蜚语且不存在的金融危机,是轻视中国的虚妄危机。
当然,人民币汇率改革也有技术缺陷。 一是人民币汇率改革选择时机不当。 在股市动荡最严重的时候开始。 二是“两岸”人民币利差对冲行为应对不足。 第三,“8.11”汇后汇率调节形成机制缺乏果敢和公开透明。
在全世界都在拼命盯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时候,稳定增长的成绩单越好,全球市场可能越有信心。 虽然格局体现了中国的自信,但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让世界市场不安。 这种不安会因a股市场的波动而放大,传到汇市,中国汇率改革的正能量反而异化为贬值预期的负面效应。
因此,为了汇率改革,央行不仅要关心宏观经济基本面,还必须发现内在市场的萌芽和方向。 也就是说,在FRB的情况下,虽然利率上调渠道开放,但利率上调随时可能被暂停,并根据走势实施负利率。 中国央行也必须具有这样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除了汇率制度的升级外,还必须盯着美元实行篮子汇率制度等,双赢地选择市场化调整的时机。
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员,中国式的自信固然重要,但别忘了让外部市场相信中国更重要。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的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重视汇率基本面之实但不忽视市场面之空”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