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5字,读完约5分钟

前几天,2000万美元捐款流入自己所属研究院的事件,经媒体追究和壹基金的证明,基本可以确认两个事实。 第一,流入研究院的2000万美元捐款被使用,而且,其2000万美元中确实有400万美元来自公共捐款。 笔者对其众多庞杂的运营和细节的披露不感兴趣,想谈谈这件事背后公益慈善的“价格黑洞”问题。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做公益慈善也需要价格。 特别是专职公益慈善活动价格太高了。 具体来说,光是这些人的工资、事务、吃饭旅行就是很大的费用。 在小研究院里,000万的巨款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消耗掉了,可见其支出之大。 有人可能会说这其中有黑幕和不正规的地方,但实际上即使是正规的公益慈善活动,其支出也是惊人的。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让我们先根据美国的情况计算一下。 根据王振耀提供的数据,美国2008年的捐款为3000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占当年美国财政收入的10%。 美国现有慈善机构数百万,有940万专职人员,另有志愿者、兼职人员和400多万人。 美国人的平均工资是43460美元,但940万人的工资支出是多少? 4085亿美元,算上美国人每年募集的捐款,不足以给这些所谓公益慈善活动者发工资,但这仅仅是公益慈善活动者的工资足以应对危机,真正的慈善活动包括办公室租赁费用、出差伙食费、人员培训费等,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我们选择2008年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还不严重,慈善收入还很高。 但是,现在的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慈善募捐越难,很多慈善机构就因为募捐不够给自己发工资而关门。

不仅是美国,王振耀以前也推测过中国的慈善愿景,但据他计算,这些善款也不足以给专职人员发工资。

一个国家的慈善机构的总额不足以给这些人发工资,那么这些慈善机构是如何运营的呢? 其实,美国很多公益慈善机构不用募捐。 他们以固定的捐款为基础,利用这些基金的利润来运营。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分配和采用这些捐款。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美国的慈善捐款按用途最大分为几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名牌大学校友的捐款。 这些捐款大多用于为大学建设体育馆、音乐厅、图书馆、奖学金等有品味的项目,基本上不面对弱者,实现了“从精英到精英”的循环。

另一个是用于政治操作。 美国的公益捐款大部分用于“政治系统”或“泛政治系统”。 例如,美国的卡内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和卡特基金会是政治性非常强的组织。 他们不仅以各种形式操纵国内政治,还大力援助世界各国反对派学者。 这些和以前流传的意义上的慈善活动没有太大关系。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这两类是美国所谓公益慈善活动的中心部分,剩下的第三类主要用于社会救助,也就是以前流传的慈善活动,这部分比例实际上非常低,主要是来自中产阶级和大众的捐赠。

慈善活动从资金用途上可以分为方向和非方向,从资金来源上可以分为公开募集和私募。 私募基金的募集价格比较低,可以奖励,但是公开募集非常高。 我相信中国人见过太多街头募捐的志愿者。 他们每人每天募集的资金非常少,一笔捐款通常为5元、10元。 当时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笔者也看到很多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在街头募捐。 据笔者提醒,很少有人捐款,但我认为这些首要的是大学生志愿者,如果是专职人员,每天募集的钱,不够他们的工资和费用。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以上是募捐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但其实慈善的费用不仅发生在募捐的过程中,也发生在分配募捐的过程中。 由于很多接受救助的人不集中,因此蔓延到了全国。 慈善机构乘飞机或坐火车把捐款送到救援人员那里,需要花很多钱。 另外,对救助对象的真实性调查、救助效果的跟踪也需要花费费用。 如果一个人接受5000元的救助,就会花掉2头募捐和救助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我的生活中也有几个朋友。 他们成立了基金会,他们计划开始为贫困儿童送书包的活动。 他们每年择校,一起把包发给学生,但据笔者计算,他们这种“送包”行为本身产生的交通费伙食费超过了他们买包的费用。 他们当然是民间行为,也不是专家。 这样做是应该鼓励的,但是如果专家做的话,那会是很大的价钱。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公益最大的损失是税收损失。 为了避税,中国许多企业也成立了公益组织。 笔者观察过中国某知名电影企业曾经捐款,捐款方向是自己企业命名的基金会,目标是拍儿童电影,但之后没拍就不知道了,儿童主题电影算不算慈善,这又是另一个疑问。 中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获得了巨额的海外奖金,他也主张向社会捐款,但实际上是捐给了自己设立的咨询企业。 这个左手倒在右手上,名义上是慈善,但实际上是逃税现象,普遍而严重。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在现实中,专职慈善活动虽然没有企业的名字,但实际上是企业化运营的,管理费的10%到30%是他们的利润来源。 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这些组织勉强运转,但一到经济危机,很多慈善机构就关门了。 因为“巨大的价格黑洞”是这个领域永远无法跨越的门槛。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现在很多人把社会福利建设换成专职慈善机构的表现更为荒谬。 因为这些组织要么回到政府赡养的老路,要么靠“吃慈善钱”生活。 现在,很多慈善机构向政府伸手要钱,顾名思义“购买服务”。 慈善机构毕竟是社会的补充,民间慈善机构的主力军应该是刚退休、有余力的老年人和还没有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依赖志愿者的力量。 民间慈善组织

“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慈善活动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福利不足的体现,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能够覆盖所有人,那么慈善活动几乎不需要,建立社会福利体系只需要一个制度,几乎不需要很多价格。 这是因为迅速发展社会福利是根本,专职慈善只能作为补充。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公益慈善背后的“价钱黑洞””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