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5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银行需要被第二次拯救。
第一次银行危机出现于2003年前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担压垮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后通过开放、抛售股票、国内外上市来处理危机。 第二次银行危机迫在眉睫。 银行资产负债表明朗,但银行股市融资、融资、利差盈利模式不可持续,无法承受6月份短短一周3000亿元的资金压力。
这次银行危机是隐藏着的。 以鄂尔多斯为例,这一年财政收入375亿元的城市负债2000多亿元。 除拖欠公司款项外,银行数百亿元的贷款尚未着陆。 压力的另一部分来自领域。 如果太阳能发电领域全面崩溃,仅国开行就提供了2000多亿元的信贷。 这些贷款暴露坏账需要四到五年,但业内人士都知道根。 熔重工等公司也在寻求政府的援助。
即使在情况良好的汽车领域,除东风、上汽等国有大公司外,民营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从重工组装领域到汽车领域,通过贷款、制造商担保贷款、票据融资等方法增长金融杠杆,比实际看到的要长得多,达到房地产高峰期的9倍左右的杠杆率。 经济下滑,三角债务的联系纠缠,政府、银行、公司、民间借贷混乱。
这次为了拯救银行而祭出的法宝是将活库存、资产证券化。
银行无法从日益低迷的股市获得资金,银行扩张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务、以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方法一旦重复使用,就已经到了极限。 央行副总裁刘士余表示,5家大型商业银行如果维持目前的增长水平和内源融资比率,每年将首次出现资本不足405亿元,全年资本不足累计将达到1.66万亿元。 如果利润按目前水平下降30%,资本缺口将达到全年3836亿元,全年累计2.82万亿元。 必须指出这是不把资产管理等产品列入表中的保守估计。 如果将20万亿元(部分预计更高)的资产纳入表中,银行必须继续补充2.4万亿元的资本金,对银行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沉重。
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股票和债市进行外源性输血,应对银行领域危机的方法就不仅限于以下三种。 一是缩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国内银行可以回购股票。 银行现在的股价跌破了净资产。 除非这些数据可疑,否则这是回购的绝佳机会。 但是,银行贷款规模下降,以银行贷款为支撑的自治体和大公司等有可能很快“鄂尔多斯化”。 这种壮士断臂的方法,经过6月的缺钱,不能再次启用。
二是增加银行利润,用净利润补充资本金。 当然这是在内部建立造血机制的最佳途径,但考虑到银行最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目前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贷款风险上升的大考试,这条路还不渴。
第三条道路是借助市场力量,实行资产证券化,银行不需要实际缩小规模,但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将风险和收益转让给投资者。 还记得次贷危机前的美国银行吗? 各大投行忙着将银行和“两房”的贷款分割成风险等级不同的证券,卖给世界投资者,必要时卖给南极的企鹅。
资产证券化是拯救眼前危机的好方法,银行通过出售资产获取收益,成为投资者和资金诉求方的中介机构。 但是,如果不能建立真正的风险定价机制,资产证券化就会成为比次贷更可怕的庞氏诀窍,净是风险转嫁,没有利润来源,比在银行诈骗老年人的保险产品更恶劣。 如果大规模出售劣质的财富科技商品,投资者的疯狂程度完全可以想象。 已经有一些投资者的财产技术商品维权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些。
如果有真正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定价,只要有风险共享、收益共享的共识,股市、债券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都是有益的创新。 如果每次都要度过难关,缺乏风险控制手段,急于推出创新工具,为投机者和假货打开方便之门,那么开拓市场就会毁灭市场。
恢复资本和货币市场的信心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资产证券化希望不要重蹈股市的覆辙。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怎么第二次拯救银行?”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