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6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奶农倒奶,杀死奶牛的理由之一是国产牛奶的信用折扣。 三聚氰胺的事情不是过去的事了,而是贴在国产乳业脑海里的标签,强化了顾客的选择偏好。 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买进口奶,不买国产奶。 再加上国际市场奶业价格下跌,夹在两块木板之间,中国牛奶领域下游最薄弱的部分——奶牛饲养公司难以忍受。
我国进口奶粉因价格低、标准统一、信誉好而大量增加。 1月14日,据新农网报道,乳业专家雷永军奶业间竞争激烈,一家公司的产品使用进口奶和奶粉,一家公司用国产奶加工,但进口奶粉和常温奶的价格远远低于国内价格,奶业走高端化路线维持产品的高售价
大量进口始于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小农户退出市场,年出现杀牛浇奶的现象,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出现了严重的“缺奶”。 年下半年全面开放进口奶粉,乳业库存量越来越大。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年进口奶粉、婴幼儿奶粉平均价格为每吨4196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4.6%。
年从中国进口奶粉比去年同期增长20%,达到100万吨以上,按8公斤至9公斤鲜奶喷雾1公斤奶粉计算,从中国进口的100万吨奶粉相当于约900万吨牛奶,每头牛每年生产4.5吨牛奶的计算,进口奶粉的
进口量增加,价格下降,海关数据显示,年11月奶粉进口平均价格为3587.88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7.74%。 国内奶粉价格比国外生产每吨1万元、1000吨奶粉贵1000万元,中国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欧盟将从4月1日起取消牛奶产量配额制,预计未来大量低价进口奶粉进入中国将是市场的合理选择。
虽然把问题归咎于奶粉,但奶酪畜牧业者的生活并不能变得轻松。 如果提高进口奶粉的价格,发放奶酪畜牧业补贴,写文件,让乳业者不得不收购国内牛奶,关闭自由贸易协定的大门,国产牛奶的信誉度会不会提高呢? 能否培育更多世界知名的农产品企业品牌? 不可能。
小农式的奶牛饲养模式不合理,以奶农用的独有方式抵制产业链底层的地位。 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牛饲养业发生了变化。 奶业分解师宋亮表示,散户比重已不到5%,目前70%左右为小规模养殖,目前杀牛注奶现象的主体是他们。 毫无疑问,倒入牛奶杀死牛奶企业后立即毁约终止收购,证明小规模养殖仍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因此,使养殖业成为乳业整体链条的一部分,下游乳业企业进入养殖领域。 或者,形成奶牛合作社,打造企业品牌接受补贴,进行质量自律。
中国乳业标准混乱是虎作伥。 奶企业进口奶粉加水出售,冒充新鲜牛奶。 此时,政府要严格区分鲜奶和还原奶,让顾客知道鲜奶是生产出来的,还原奶是奶粉除以的。 那样的话,鲜奶可能有出路。
事实正好相反。 2004年底,国家出台《禁鲜令》,规定巴多牛奶等鲜奶在外包装上不得出现“生”字,将鲜奶与还原奶混为一谈。 2008年爆发三聚氰胺风波,次年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乳制品安全标准(意见征集稿)》。 其中,巴多奶确定产品包装标注“鲜奶/奶”,常温奶标注“纯牛奶/奶”,添加部分奶粉还原的产品,标注“含××的原奶”。 问题是,由于依然不强制在显示上加“生”,所以鱼目混珠的事情相继发生。 大家用最便宜的奶粉,谁会做什么鲜奶,反正顾客也不知道。 基于错误标准、优点的可能决定比没有标准更可怕。
目前,由于抗风险小规模养殖、高人力和饲料价格、高渠道环节费用、高标准混乱等,牛的周期必须进入猪的周期,牛奶产量过剩,浇牛奶杀牛,奶荒价格上涨,会发生大量养殖。 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乳业快速发展方法。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叶檀:奶牛周期步入猪周期”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