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3字,读完约4分钟
◎每当记者邓莉苹果从深圳出来
随着阿里、腾讯前后表示将推进“刷脸”支付,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商业银行也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近日,民生银行宣布指纹支付,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日前也推出了手掌静脉存取款业务。 此前,央行曾下发意见征稿,允许商业银行探索远程开户等问题。
华南地区一家银行网络金融部门的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各银行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尤为有趣,希望通过这些技术处理银行网点和人力等问题,但目前大多希望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运用
多家银行的试水生物识别
日前,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宣布,将在全国首次推广静脉存取款业务。 据悉,签约“掌静脉”识别业务的顾客,只要通过同行的atm机选择“掌静脉”,预先输入手机号码,扫描手掌静脉输入密码,顾客就可以进行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等业务。 整个过程无需卡即可处理。
据介绍,该技术由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富士通企业共同构建,利用血红蛋白吸光特性获取掌静脉近红外图像,只有活体才能识别。 据悉,银行客户可以在银行储物柜中登录本人手掌静脉数据,设定手机号码,与银行卡挂钩,从而通过配备手掌静脉识别模块的atm设备实现无卡取款。
民生银行也于前几天推出了(智能手机的)银行APP指纹支付服务。 民用(智能手机)银行APP的个人版或小型版客户采用苹果5s以上的手机或其他苹果手机终端,并打开touchid功能后,在(智能手机)银行APP的“个人设置”中选择“指纹支付设置”验证个人指纹,然后 目前,该支付方式可以支持支付费用、充值费用、QR码扫描支付、火车票和飞机票、景点票和电影票的购买等。
民生银行方面表示,将继续创新(智能手机)银行APP功能、改善顾客体验、提高安全保障。 目前正在对声波、蓝牙、虹膜、人脸识别等新技术进行积极的应用准备。
银行最关注安全性和便利性
前述华南地区的银行官员认为,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引起银行的广泛关注,银行也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运用。 特别是“刷脸”开户等技术,可以处理银行网点建设的费用和价格问题。 因为这家银行的投资很高。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业界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处理身份验证、确认、支付等金融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来,外界普遍关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否应对银行远程开户等问题。
目前,针对生物识别技术的特点,业界将便利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
民生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生物识别技术对降低以前流传的邮件验证手段的潜在风险比较有效。 以前,短信验证必须经由银行发送给通信商,通信商发送给顾客,这两个阶段,但手机木马、假基站等的黑客活动越来越多,短信被监听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认证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将本地认证方法用于民生(智能手机)银行APP的指纹支付能够有效地降低互联网攻击的风险。
虽然备受瞩目,但至少从目前情况看,生物认证技术在金融业的运用暂时难以大规模宣传采用。
前述华南地区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手掌静脉支付方法比较安全可靠,但问题是该设备价格较高。 如果是小型银行还好,但据点多的银行,不可能一个人一台。 因此,这种设备大多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很少用于大规模宣传。 另外,前期处理,也就是输入个人新闻时,顾客需要去银行。
这位银行官员认为指纹、虹膜等技术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而且,这些技术的采用现在越来越多,但还在当地被采用,还没有解决远程支付的问题。
此前,央行发布了通过远程开户的征求意见稿,允许商业银行探索远程开户的路径,但要求银行自行证明安全。
华南地区的银行人士认为,比较人脸识别方面,用相机扫描比较容易,一部手机就可以处理,可以用于大面积的宣传。 但是,目前无法说明该技术能够100%保证安全,监管部门也没有给出具体标准。 将来,这些技术的采用有可能增加的是应用一定的业务范围,更多繁杂的业务和更大额度的业务处理必须去柜台。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刷脸、刷掌支付相继亮相 银行欲大规模宣传太难”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