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4字,读完约5分钟
没有最低。 只是更低而已。
在连续降息和下调利率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然难以维持较高的地位。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银行的理财商品收益率持续下降,可以说是“走下台阶”。
尽管如此,财富科技商品背后隐藏的投资管理费依然暴利。 根据某城商行今年5月中下旬到期的财富科技商品兑付公告,银行收到的钱与客户的实际收益比例最高达到0.87:1。 也就是说,银行收到的投资管理费约占客户可兑换收益的9成,但在产品的投资总收益中,银行不需要占用资金,也不需要承担风险,但提取了47%的收益。
/ S2/]资产管理收益率持续下降
对投资者来说,在全年、节假日等关键时期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诀窍”逐渐失效,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上周120家银行共发行1012家财富科技商品,发行银行数量同比减少12家,产品发行量减少102家。 保本浮动和保证收益型财富科技商品共计300种,市场占有率为29.64%; 非保本型财科技商品712种,市场占有率70.36%。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6%,比上季度减少0.1个百分点。 其中,最高收益率在6%以上的财富科技商品共有2种,市场占有率预计下降0.2%,环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财富科技商品的收益率与资金宽松高度相关。 从央行的态度来说,多次降息和降准,为市场补充了数千亿元甚至更多的资金,使银行体系中的资金充裕。 关于银行的态度,银行存款比率的计算方法比以前有了变化,银行存款比率的压力减轻了。 一位股票银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对高风险贷款采取收缩态势,银行要求高额储蓄的诉求自然也在减少。”
管理费已接近半利润
利率下降、准下降对银行理财商品收益率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不是真实的全部。 事实上,银行隐性收取的投资管理费对投资收益的分割作用也不容忽视。
总部设在某西部地区的城商行财富科技商品兑付公告显示,产品募集额为49950万元,期限为33天,客户收益率为4.15%,产品有效期为5月17日。 该产品投资收益共计302.11万元,可兑换客户收益187.41万元,银行收取的主机手续费和投资管理费共计114.7万元。 据此,银行收到的费用总额占实际投资收益的38%,银行收到的钱与客户收益的比例超过0.61:1。
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 该银行另一个5月17日兑付的理财产品(期限为61天)实际投资收益总额为328.58万元,兑付客户收益175.48万元,托管手续费0.79万元,管理费152.31万元,银行收取费用占所有投资收益的47%。
关于投资管理费,目前商业银行的承诺比较类似。 “投资管理费的征收与理财资金的投资结果挂钩,实际投资收益扣除其他各项费用超过顾客可获得的预期最高收益的,超额部分为投资管理费,未能超过顾客可获得的预期最高收益的,不征收投资管理费”。
这种看起来未必发生的管理费从来没有引起投资者的观察。 “实际上,许多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了预期,但银行通常不提示顾客。” 一位股票银行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部分管理费往往隐藏存在,相对而言,销售费和管理费明显存在,但销售费和管理费的费率很低,几乎被忽视。”
虽然这两种情况的收益分割可能略显极端,但证券日报记者整理出,大量财科技商品的投资管理费与客户兑换收益之比超过50%。 另外,从财富科技商品投资的目标来看,大部分是债券,各财富科技商品配置了2到6只债券。
一位投资者说:“即使采取投资管理费,也有技术上的障碍吧。”如果债市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大家肯定都会自己投资获利。 谁会愿意分那么多钱去银行做管理费呢? 只是,现在银行处于特征地位,个人不能直接购买。”
上述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费比例较高并不一定发生在各银行的各理财产品中,但鉴于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客户方和投资方市场状况比较透明,同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投资绩效差异不大。 因为这笔投资管理费的“暴利”不是个别银行的偶发现象。
暗合刚性交换
上述股票银行相关人士强调:“但目前投资管理费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封闭式非结构化银行的理财产品目前是100%的汇率,可以说一直保持着刚性,银行承担的风险确实比托管本身要大。 ”
“如果银行确定约定刚性兑换,投资者可以考虑收取投资管理费,但问题是如果银行明确实行刚性兑换,为什么不简单地重写合同,而是要求投资者在购买时抄写购买者的自负条款?” 投资者必须用什么来填补潜规则!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银行理财收益率“坐滑梯” 管理费最高“切”走近半收益”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