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上半年许多债券违约事件引发的市场恐慌刚刚消失,下半年债券到期兑付情况又引起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约占公募债市总量的6成,自2009年4月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生第一次实质性违约至今,其公募债务市场共有10家发行人违约,涉及18期债务项目169亿元,占公募债券存续规模的0.24%, 另外,天威集团、广西有色、上海云峰等民间募捐违约。
年是债市集中到期交割的高峰期,与全年约4.45万亿债务融资工具到期形成对比,这一年来,债市违约风险大幅降低,全年到期债务融资工具规模共计1.6万亿日元左右,仅占今年到期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债券到期规模与今年上半年基本相同,但整体债券信用风险相对稳定,不具备短期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
私营企业的受益率更高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3~5月是全年债务融资工具到期的高峰期,今年上半年发生的债务违约也集中在近几个月,市场投资出现一定恐慌,大量债券在这几个月集中取消发行。 但是,从违约的上述10家公募债务发行人的情况来看,虽然发行主体集中在过剩产能领域,但真正违约的情况与产能过剩造成的经营困难并不完全相关。 例如,目前公募不履行债务规模最大的山水水泥,主要是由于集体所有权之争; 天威集团的债券违约主要是由于资产转换等。
违约的10家发行主体中,6家是民营企业违约。 “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上,90%的存量债务来自地方国有企业和央企,民营企业比较小,但从违约发行主体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的违约率将高于存量规模。 ”。 上述人士说。
但该人士表示,即便民营企业的违约率高于地方企业和央企,从违约后的处置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的受益率也相对较高。 目前违约的10家公司中,已有4家完成违约后延期兑付处分,其中,除中煤集团子公司华昱能源外,其他3家为包括雨润集团、淄博宏达、亚邦股份在内的民营企业。
分析师认为,民营企业违约后受益率更高,一是可以在银行间债市公开发行债券的民营企业资质和实力相对较高,希望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渡过难关。 二是民营企业更关心口碑和市场影响,企业广告主有更大的主观意愿积极处理债券兑付问题,“有些企业广告主甚至会自掏腰包垫付公司的还款资金”。
相比之下,目前在债券违约的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中,东北特钢、上海云峰、天威集团等仍处于违约处置过程中,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许多投资者反映,公司、相关政府部门处置意愿不高,部分有逃避废债的倾向。
上述监管部门人士表示,此前市场对国有企业信心普遍迷信,国有企业信用溢价被高估。 国有企业刚刚挤兑的神话被打破后,除了国有企业违约处置意愿不高外,市场对国有企业的迷信程度也会下降。
下半年很难出现违约潮
上半年债市违约风险频发的恐慌解除后不久,进入下半年,债市进入债券到期高峰期的后半段。 粗略统计结果显示,下半年到期的可兑换债券规模略高于上半年,其中债务融资工具到期的高峰期集中在7、8、10月。
分析师认为,从发生违约或面临挤兑危机的发行主体情况看,违约不仅仅是宏观经济下滑导致的公司不利,也有公司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各方面处置意愿和能力下降等因素。 此外,值得观察的是,银行提取融资、收紧融资政策对公司流动性也有较大影响。 “公司融资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政策调整也很灵活,突然收紧信贷政策,或者一些银行无差别地向小领域提取贷款,对公司的影响特别大。”
东方评级监督金诚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领域分布看,下半年到期债券主要集中在银行、电力、综合、煤炭开采、钢铁、基建、证券、石油开采、铁路运输和航空空运输等领域,在产能过剩领域,煤炭开采和钢铁公司债券到期规模较大 其中,煤炭开采公司债券到期规模2083.8亿元,比上半年略有减少的钢铁公司债券1521.4亿元,比上半年增长22.5%,用于水泥、船舶、玻璃制造等其他产能过剩领域的到期债券规模相对较小。
“因此,从债券到期的领域分布情况来看,下半年债市的主要信用风险点仍将集中在一些产能过剩严重、强周期性的工商公司行业。 其中,煤炭、钢铁、冶金和工程机械、有色金属冶炼、船舶制造等领域风险较高。 ”猛然称之。
但是,他强烈认为,虽然下半年债市信用风险压力依然很大,但不像上半年那样集中发生多家公司债券到期违约的可能性很低。 “经过上半年不履行债务的浪潮,市场各方面的风险意识增强,预计未来将更加重视维持公司和市场的信用,防范风险,下半年信用债券的发行量也将回升。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到期高峰进入下半场 债券料难再现违约潮”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