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4字,读完约5分钟
经过记者朱丹丹丹
两年多来被叫停的QR码支付终于得到了监管层的同意。
8月3日,不少支付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透露,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管部门为中国人民银行)。 发行的《条形码支付业务守则》(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据悉,《征求意见稿》涉及交易限额、支付标记技术、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文案。 例如,根据不同的风险防范等级和比较有效的因素,规定同一客户的单一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一天的累计金额不超过5000元、1000元,或通过协商自主约定。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支付限额在一定程度上是模拟《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观察到,目前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在争先恐后地布局QR码支付。 据某支付机构相关人士介绍,QR码支付规模将扩大,将来将与卡结算和闪存结算分开。
每日累计限额为1000元、5000元
早在去年3月13日,央行就发放了紧急文件,停止了条形码(QR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时隔两年,对于QR码的支付,监管层终于有了新的动向。
8月3日,多家支付机构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证实,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会员机构对个人客户条形码支付业务的交易限额进行管理。
其中,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类,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2类(使用以上比较有效的因素验证交易时,会员单位和客户通过协商自主约定每日累计限额; 使用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不含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的两种以上比较有效的要素验证交易时,同一客户的单一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每天的累计金额必须在5000元以下。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使用不足2种因素验证交易时,同一客户的单一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每天累计金额必须在1000元以下,并且会员机构应当承诺以无条件的金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偿责任
对此,上述支付机构的人士表示,这一限额与实名制“网络支付方法”规定的限额基本相同。 而且,现在QR码的支付大多是小额的。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查阅此前央行下发的《办法》后发现,其规定,对于交易验证安全水平较高的支付账户“余额”的支付交易,支付机构可以主动与客户约定每日累计限额; 但是,对于安全等级不足的支付账户“余额”的支付交易,《办法》中规定了每日累计限额,分别为1000元、5000元。
当时,央行官员认为,首要目的是吸引支付机构提高交易核实方法的安全性,加强客户资金安全保护,日累计1000元、5000元的限额可以比较有效地满足大部分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支付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交易限额管理外,《征求意见稿》还确定了“通过全面应用支付标记技术等手段,从源头上控制新闻泄露和欺诈交易的风险”。 “支付机构还必须提供条形码支付业务的技术安全检查认证说明。 ”
今年7月上旬,《每日经济信息》报道称,监管层正在推行QR码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另外,中国清算协会还召集了QR码软硬件相关公司和银行召开会议,讨论条形码支付业务的交易限额、新闻保护等问题。
另外,央行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还提出“全面应用支付标记技术”。
行业内:QR码支付规模有望迅速提高
值得观察的是,过去曾因安全问题停止支付QR码,但这两年在场景运营、客户接受度、新闻安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日常支付的重要补充手段。
今年7月初,一家支付机构的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央行已经默许了QR码支付市场的地位,可以说是与之前流传的网上银行卡支付业务的补充”。
一位消息人士还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坦白说:“本来《QR码支付》确实停止了一点安全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它不会迅速发展。” 监管层向QR码支付的定位是轻量化、小额便利,无需铺设终端。
一旦制定了技术和安全标准,即使QR码支付开放,水也看起来像是充满了水渠。
事实上,这两年来,银行和支付机构都在悄悄地布局QR码支付。 7月15日,工商银行进一步正式宣布QR码支付产品——工银QR码支付。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该产品不仅具备目前市场主流扫描产品的所有功能,而且首次使用国际清算组织领先的代币技术变异解决卡号,“在交易全过程中为用户资金和新闻安全提供银行级保护”。 并且,该产品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居民理发、碎片化、在线化的新趋势,将支付产品无缝嵌入顾客购物、吃饭、娱乐等各种生活场景。
关于未来QR码支付的格局,上述支付机构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第一阶段,QR码支付的规模将迅速提高,足够大后将与刷卡和闪付分开。 在第二阶段,以前流传下来的卡片结算、闪存结算方法也有可能走向新的扫描结算或生物特征识别结算。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低调“私奔”两年无名分 二维码支付终获央妈首肯”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