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5字,读完约7分钟
记者舒纳
7月29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大规模违约,导致应届毕业生面临失业”的新闻在网上成为热门话题。 据说有数百名应届毕业生还没上岗就失业。 而且,这些毕业生还不是普通学校。 网上流传的预定录取名单中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
额,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网络并购社区中,为此,“如何看待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年度招聘的大范围劝退合同? ”的形成已为人所知。 的问题网页上,截至29日晚上21时45分,共有197个回答。
对此,《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但该负责人以不便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很多应届毕业生被“劝退”
首先调查事件的经过,大致如下。
年12月初,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举行合同会,确定签署三方协议后,入职的是正式员工(未派遣),签约后进行分批实习,培训入职。
到年6月为止,实习批次将结束。 7月份没有安排实习,但银行也没有通知。 7月25日,银行方面的邮件通知称,近期安排实习的同时,特别是“如有违约意向,请尽快办理。 7月25日-8月31日期间申请违约将免除违约金,两周内可以处理。”
之后,一些同学收到了8月1日的培训邮件,剩下的大多数人没有收到培训通知。 有一点同学咨询了银行的人事部门后,对方说不清楚,让同学们等着通知。
7月27日,未接到培训通知的同学陆续接到区总合同电话。 当面谈话时,对方要求自己选择离开或不离开,银行视为放弃,单方面解约,未赔偿; 签署另一份实习合同,9月重新开始实习2个月,同时选择选拔,或者在此期间是实习生,不是正式员工。
7月28日,应聘橱柜、零售、公共等岗位的同学接到电话。 学生们表示,目前银行方面没有提供任何成绩说明。
据悉,此次招聘上海分店的校园招聘有3个岗位,其中公共客户管理层、柜面运营岗签了300多人的合同,被邀请的有80~100人之间,但零售管理层招募了约500人,这次邀请了约50人。
就在“劝退”之前的7月19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发布了校园招聘公示公告。 公告称,经过笔试、面试等手续后,拟录用胡金鑫等368名同学,公示时间为7月19日-7月24日。
现在被劝诱的人的名字都在其中。
银行是否合法合规?
据新闻网报道,张晓然(化名)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并告知主管他也通过了实习考核。 4天前,招聘通知她,是找别的高职还是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从9月开始重新实习2个月,看考核结果决定。 但两天后,她又接到电话通知,得知自己没有通过实习考核。 张晓然不知道,如果在实习中考核不合格,为什么要进入拟录用公告。
和张晓然一样,公示期刚结束,很多拟录用的人就收到了辞职建议通知。
这有几个问题。 首先,如果获得录用通知书,并且通过了实习,则要求不签订劳动合同而重新实习两个月,您是否合法遵守了合规性? 接下来,被邀请者在拟录用名单上被邀请公示期结束,操作有问题吗?
对此,从事过10多年人事管理工作、做过市民代理解决数百起劳动纠纷的行业资深公主在《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中表示,这既是不合法的,也是不正当的,但银行一定会寻找一点理由 例如,训练合格,但不符合某些条件,或训练不合格。 考虑到成绩良好,给予重新审查的机会。 这取决于银行的hr如何操作。
他还说,在学生未获得毕业证书之前,可以说是实习,但如果学生正常毕业,就不叫实习。 所以,除非银行要求同学不要全日制上班,或者只是来实习而不是正式雇佣,否则要求重新实习两个月,但由于符合获得毕业证、签署合同的条件,这样的约定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对于被劝诱者在拟录用名单中劝诱公示期结束的方法,王先生表示,劝诱公示期结束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但是,银行方面,搞错了名单,其实并不包括这些劝诱员,或者以前预定录用的,但在进一步审查资料时,也可以发现他们的条件不合适等说明。
招聘上海分店怎么说?
这件事一在网上传来,就引起了骚动。 但对此,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部基于公告,其他不便并不多。
那么,让我们看看公告是怎么说的?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在《对“网络全年招聘发生大范围招商引资”的证明》中表示,“我们银行将对在校园招聘中采用分批培训和入职方法、通过实习期考核的首批学生,纳入首批入职培训。 对实习评价尚未达标的学生安排延长实习考察期,并根据考察结果进行入职培训。 由于前期信息表达不充分,可能会对部分学生造成误解,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信息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我们银行的入职要求和流程。 ”。
根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查询的相关资料,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于1991年4月29日,是招商银行的第一家异地分行,目前设有108个营业网点、51家离线式自助银行,形成了遍布上海市内主要商业区和社区的网点布局
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分行从当初1个网点、17名员工、10万元存款的分店,迅速发展为总资产5000亿元、存款规模3400亿元、贷款规模1600亿元、110个网点、员工5000名、实现年利润近100亿元的分店,
截至年底,其不良率、不良生成率分别为0.87%、1.2%,低于系统内外平均水平。
三方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这里面有个名词叫三方协议。 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人不太清楚那是什么。
科学普及。
三方协议实际上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应届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签署的协议,由学生本人、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签订。 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到达工作地点,用人单位正式接收毕业生后自行终止,然后工作地点与毕业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在这次事件中,有同学质疑三方协议不过是“废纸”。 那么,它真的完全没有用,没有法律效力吗?
对此,杭州法律界人士吴同学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三方协议不是正式劳动合同,只是出于就业意向,需要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存在违反。 学生收到的共同通知书可能构成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未经法定理由,不得擅自解雇劳动者。 涉嫌违反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行为。
公主王说,三方协议本身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在录用通知中,银行也表示,如果在全职实习期间出现考核不合格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等原因,银行可以单方面解除约定。
为什么是这三个岗位? [/s2/]
另外,在这次上海分行的劝退中,相关岗位主要是公共客户经理的工作单位、柜面运营的工作单位、零售经理的工作单位。
王先生说,吸引上海分行的“批量劝退”,我的理解是,应该与他的内部雇佣制度改革,或者人力资源方面的小调整有关。 这方面的调整也与银行这两年允许破产和银行领域开始走下坡路有关。
据她的分析,例如,在公共客户经理岗位上,由于利率整体下降,从年到年,一年内利率下降6次,随之而来的是贷款利率下降,银行最大的利润来源于存款差距,利率下降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金融整体状况特别不好,经济不景气,贷款紧缩,公共客户经理对整个职场的诉求也不像以前那样多了。
“总的来说,这件事还是因为内部不需要这么多岗位,加上人才雇佣计划的调整,其实对学生本身来说没什么问题。 ’王先生说。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大批量劝退应届毕业生 招行上海分行三方协议有无问题?”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