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26字,读完约10分钟
经过记者施纳浙江摄影报道
经过姚祥云
“(三年前)我在惠农担保合作社首次融资。 当时,贷款很方便。 晚上,村长搞好材料,打电话给银行,第二天早上以10万元贷款,”浙江省丽水市花桥村的村民马上对德说。 “以山林为抵押,(贷款)办木材加工厂,生意不错,第一年赚了10万元,现在赚了50多万元。 这50万元我打算拿30万元投资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
在丽水,有很多像马上德一样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致富的例子。 截至今年10月底,丽水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69.7亿元,余额52.6亿元,总量居浙江省之首。
年,丽水成为全国第一个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这一年,丽水被国家林业局设立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
其实,2006年,丽水开始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探索。 这十年来,这场农村金融改革给丽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低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3869元增加到13635元,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数近3000元。
作为试点,丽水的任务不仅将改善当地“三农诉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一般恩惠难”的问题,还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可复制、可宣传的经验。 因此,丽水在林权确权发放、价值判断、抵押登记、交易流转、司法处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相应的一套机制体制。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每棵树都变成“活钱”
丽水市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市,全市林地面积2193万亩(约占浙江1/4 ),森林覆盖率80.79%,森林总蓄积量约8000万立方米(约占浙江1/4 )。
以山林亩产价值1000元计算,理论上可利用的资产总量超过210亿元。 但是,由于法律的限制,农民林地没有完备的物权,特别是没有完备的所有权和担保物权。 因此,丽水的农民只能“守护青山过贫困的生活”。
如何将这一棵树变成“活金”,丽水掀起了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的浪潮。
基于林权担保贷款的优势,丽水设立了市、县两级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存放中心(设立林权担保基金,为林权担保贷款提供担保)、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调查判断机构“三中心一机构”。
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通过了《关于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为全面开展全国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847亿元。 “林业是长线投资,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资金不足。 ”浙江兴南林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总经理骆美强做了如下发言。
得益于林权抵押贷款,该公司于2008年从当地农业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迅速发展为“浙江省林业龙头公司”。 去年,这家企业实现了产值9100万元,与附近农户2600多户取得了联系,给农户带来了人均1000元的收入增长。
创新的村级互助保证
年9月5日,龙泉市(丽水旗下县市区之一(上垟镇花桥村村民郑自友在龙泉林业局林权管理中心首次领取龙泉乃至全国林地经营权流转证。 根据相关规定,该证是林地转移受让方实现林权抵押、林木采伐和行政审批等几个事项的权益说明。
“以前村子里的贷款很麻烦,村民需要贷款5万元以上,向夫妇要求担保。 (总是)丈夫愿意,但妻子不愿意。 另一个是,“很难处理”郑自友说。
对金融机构来说,最担心的不是产生不良债权。 年,丽水中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三权”抵押业者提供司法保障试点意见的通知》。 但是,法律程序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为此,丽水开始探索“林业部门搬迁至村级处置”的机制。 年3月26日,龙泉市农村信用社上垟分社和上垟镇花桥村合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村级保证组织“惠农保证合作社”。
该担保合作社由该村两委委员、有积极性的村民出资60万元(后增资80万元)设立,实行封闭式运营,农村信用社以最高保证金10倍以下的额度向农户贷款。
该村村民如有贷款诉求,只需缴纳担保贷款金额的1.68% (年)作为手续费,以林权为反担保物即可,无需请任何人担保,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利率优惠。 更重要的是,对金融机构来说,在发生不良的情况下,难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林权很容易在村内流通。
数据显示,该担保合作社迄今共向农户发放融资担保230件,至1838万元,花桥村融资满意率从不足50%提高到98%。
三年前,上述村民很快通过该村的担保合作社获得了10万元贷款。 之后,他用这笔钱开了木材加工厂,第一年赚了10万元,第二年、第三年各赚了20万元,现在累计赚了50万元。
(以前) )种香菇后,自己投资了一两万元。 ”很快,德国说。 对于这50万元,德国马上计划30万元投资村生态农业项目,10万元交给妻子,10万元改善生活,买汽车。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丽水除村级互助担保组织外,还合作推进财政出资、领域协会成立、商业性运营等“四级”担保组织体系建设。
截至年10月底,丽水组成了3家财政出资的涉农担保组织,财政出资1.5亿元。 设立了领域协会担保组织9家商业性担保企业20家村级担保组织170家,累计为农户提供了8亿2000万元的担保。
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
长期以来,银行和农户的新闻不对称、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造成了银行“难融资”和农民“难融资”的问题。
据悉,一个贷款人往返丽水市区下乡,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费用在500元左右,但一笔贷款从提出贷款诉求到发放,往往需要至少跑三次。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个别农户提供贷款,如果贷款金额不多,银行的贷款价格就会很高。
另外,调查显示,银行在农村增设实体网点,不一次性重新投入约60万元,每年运营价需30万元以上的移动网点,则每年需20万元以上。 另外,由于农户信贷消息不健全,部分银行不愿意向农户贷款。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表示,市场化条件下,要使金融机构的商业优势可持续发展,为“三农”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一系列平台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支付环境、支付环境
为此,丽水深化了以信客、信用村、信用乡、信用县“四信”建设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建设。
年,丽水自主开发的第一代农村信用新闻服务平台,在全国首次建立了市、县两级网络的农户信用新闻数据库。
据悉,为了建立这个数据库,当时有关部门动员了1万7300人的机构、乡镇和村干部组成了3453个农户新闻收集小组、198个农户信用评估小组和3个业务指导小组,在全市开展了地毯农户信用新闻收集和信用等级评估工作。 这使丽水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行政村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级的地级市。
截至2009年10月底,该市共核定信贷农户41.3万户,其中35.53万信贷农户累计获得贷款386.32亿元。 成功设立了农户信贷新闻更新率达到90%以上的905个信贷村(社区)、38个信贷乡)、城镇、街道)和信贷县。
有了这个数据库,农户就有了信用资产,从此“穷可以借贷”、“有钱可以借贷”。 然后,金融机构根据该数据库开展“全村批发”农户贷款业务,不仅节约了实体网点建设价格,还简化了贷款前调查、资产判断等环节的业务,提高了贷款发放速度,比较有效地扩大了农村市场。
年,丽水人行全面升级第一代平台,覆盖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组织两大主要主体,具备新闻招聘管理、信用评估应用、联合激励惩戒、风险监测预警、信用综合查询、数据观察统计等六大功能的第二代农村信用新闻服务 实现了基本新闻、生产经营新闻、资产负债新闻、公共信用新闻等四大新闻的全面整合共享。
截至2009年10月底,第二代平台已为46万户农村居民、19万户农村经济组织建立信用档案,占待建档案数的95%以上,收录了金融、市场监管、安监、环境保护、排水供应、社会保险、农业、林业等近10个部门的数据
呈现丽水模式的效果
1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 其中,第十五条规定,“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鼓励中银领域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适度提高林权抵押率,‘林权抵押+林权领取+森林保险’贷款模式和‘公司申请、部门推荐、银行审批’的运行。
目前,丽水已经拥有以处理千万户林农小额贷款诉求为主的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以处理林业公司和生产经营者大额资金诉求为主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以林业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专家融资诉求为主的森林资源收纳中心担保贷款,以及“林权+
截至年10月底,丽水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69.7亿元,余额52.6亿元,总量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16.22万户。 但其背后的不良负债率仅为0.13%。
当农户拥有的资源成为优质抵押资产,农户成为信贷优质客户时,丽水出现了各银行争相进入农村市场的新局面。
目前,丽水涉农金融机构参与面达到100%,全市25家金融机构开设林权抵押贷款。
如果有金融支持,与2008年相比,丽水林业领域总产值增长260亿元,增长265%;农村居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3043元,增长260%。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后,丽水的生态环境也更好了,全市森林蓄积量比2008年增加了2100万立方米,增长了40%。 可以说正是“充分利用林权,丰富林农,绿化青山”。
此外,丽水还在林权担保贷款模式的基础上,将相关经验复制到农业住房担保贷款、土地经营权担保贷款、茶园担保贷款、村集体经济股权担保贷款、水利工程产权担保贷款等农村产权融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实现了农村基本产权的全部抵押可能性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浙江丽水让活树变“活钱“背后:林权抵押累计放贷169.7亿 不良率仅0.13%”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