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8字,读完约5分钟
“对不起,我从保险公司辞职了。 请联系同事玛吉办理保险单手续。 ’这是香港地区的保险代理人最近用微信的朋友圈发来的消息。 保险代理人的离职似乎并不奇怪,但对香港代理人来说,他背后的“重担”可能更大。
如果要选择全年保险热度排行榜的话,“香港保险”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 最近,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内地居民赴香港投保热情高涨,去年第三季度向内地居民发放的新保单保费为489亿港币,比去年同期激增1.32倍。 但是,与保险费高涨相反,是监管部门对香港保险各项政策的收紧。
多项政策紧缩后
高纯度客户受到影响
的最后一天,外汇管理局宣布,从年1月1日起,将改善个人购房新闻申报,加强购房意图真实性审查。 最近发现,《证券日报》记者到银行换钱时,首先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除了基本新闻外,还需要填写预定汇款时间和详细的购汇用途。 用途中也有明确说明,“境内个人购买时,不用于境外购买、证券投资、寿险购买、投资性返还红利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 ”。 这意味着香港地区的人寿保险和分红保险将无法通过常规的汇兑手段进行交易。
另外,今年1月1日,也有CRS (金融账户涉税新闻自动交换基准)正式实施的政策。 据了解,crs的目的是提高税收透明度,打击跨境避税。 受此影响,香港地区的保险企业也开始要求内地的香港投保人填写纳税新闻。
据悉,目前香港保险有3种产品最受内地顾客欢迎,分别为储蓄分为红色保险、重型保险和医疗保险。 储蓄分红风险的好处是示威收益高,可以多货币配置。重疾险的优势是价格比内地低。医疗保险最重要的特点是高端医疗保险被热推,保障金额充足,全球合作医疗机构多等。 解体表明,对于一些倾向于在香港购买第一类产品的高净值客户来说,crs对他们的影响可能会比较明显。
香港代理人自述:
赚取两年的留学学费
那么,现在内地人购买香港保险到底有那些问题呢?
对此,记者在试图联系一位朋友介绍的香港某保险公司代理人陈明(化名)时,发现他已经于去年年底辞职,并对微信的朋友圈表示:“对不起,我辞职了保险公司。 请联系同事玛吉办理保险单手续。 ”的留言。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陈明时表示,他决定后再去读几年书,顾客的保单不会成为“孤儿保单”,而是由同事全面负责。 但他不想透露这个决定是否与内地人对香港的保险购买限制有关。
经记者多次询问,陈明也终于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90后”的他在家庭关系上从小接触普通话,大学毕业后接触到保险经纪这一工作,最终成为香港的保险经纪人。 也因为普通话说得好,他近两年获得了很多大陆客户,并坦白说赶上了“黄金时代”。 关于网上流传的100万元年薪,他告诉记者:“没那么夸张,但这次出国留学的学费都是自己赚的。”
但他也表示,在年和年间,一些香港保险经纪人和经纪企业开始寻找内地的团队合作。 通常,小组成员通过微信向客户介绍香港保险,为用户安排险种,并推荐收益最高的寿险产品。 如果介绍成功,团队可以获得较高的代理回报,佣金可以达到首付的50%-100%。 因为这些人首先扮演着“介绍人”的角色。 面对监管限制时,这些人首先会跳槽。
持续保修不方便
退款损失较大
此前购买香港重疾险的李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在深圳工作,只给孩子买了一份重疾险,所以现在虽然续保不方便,但可以成功续保。
不过,李莉也表示,在海港城购买保险时所认知的另一位内地被保险人,现在就面临着继续保险的问题。
近日,记者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网点进行咨询时发现,此前香港保险代理表示的续保渠道之一“电汇”已被“关闭”。
北京海淀区某银行分行客户经理回复《证券日报》记者说,其实他们银行一直不支持电汇到香港的保险企业,如果有客户直接咨询,就无法操作。 但是她对记者说,以前银行也为有这方面指控的一些顾客电汇。 “但是,不多。 反正我没有权限。 ’她是这么说的。
但是,除了保险费的继续缴纳问题之外,现金存款也成为了课题。 最近,媒体报道称,境外寿险保单分红或取现保险金默认为发行美元支票,但这类支票无法在内地银行收款。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在咨询上述客户经理时表示,将美元支票兑换成人民币后可以在银行柜台领取一定的手续费,兑换过程中也受5万美元外汇限额的限制。 但是,关于香港保险公司发行的美元支票能否正常领取,她说:“最好带支票来。”
但是,由于缴费受阻,顾客可能会选择退款,但退款意味着顾客会遭受一定的损失。 对于上述三种受大陆客户欢迎的保险,如果中途解除保险,投保人只能获得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据《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以香某保险企业的产品为例,26岁的女性投保额为10万美元,被保障为终身重要疾病保险,缴费期为20年,年保费为2000美元左右。 该保单前两年的现金价值为0元,第三年的现金价值仅为161美元。 也就是说,一旦解约保险,连续支付保险费2年4000美元,保险费的退保将得不到1美分,即使在第3年退保,也只能退保161美元。
因此,对于这部分有续保诉求的顾客,香港的保险代理们也想尽各种办法完成顾客的续保。 热潮过后,大陆人对香港保险的认识和购买也回归理性。
此前香港保险代理人表明的延续保险渠道之一“电汇”已经“关闭”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2000美元/年保单前两年现金价值为零 内地客买香港保险退续两难”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