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5字,读完约5分钟
时隔三年半,剑出鞘了。
年6月央行公布准备金存管办法,规范第三方缴存、汇总、录用、转账后,正好1月13日,央行再次对支付市场采取了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直接收紧备用金统一管理权限,要求支付机构进行一定比例的客户备付金存管。
这是央行在第三方支付,特别是预付卡和网络支付两大牌照越来越沉淀后坐在大准备金上抛出的最严厉的乐队。 然后,4月17日寄托接近极限,第三者“靠别人的钱睡大觉给自己赚钱”的利息时代正式迎来终结。
网络结算
和预付卡业务受到的打击最大
事实上,第三方支付系统内日益庞大的沉淀客户准备金,早就引起了市场和监管的观察。
客户的准备金其实在等待客户的支付。 既然是“暂缓支付”,则证明这笔资金的所有权不属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是属于客户自身,但在下达关联交易指令时,它以第三方支付的名义,存放在该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中,成为沉淀资金 后续客户的所有交易完成后,支付机构向银行发出筹资指令,这笔钱从准备金账户,最终到应该转账的账户。 在此期间,银行必须向准备金账户支付利息。 这意味着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沉淀的准备金是一笔稳定赚钱的生意。
现有支付牌照有银行卡收据、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放和受理6种。 那么,这6种中,最容易发生资金沉淀的是哪一种?
答案很大程度上出现在中央银行集中管理存款的回答记者的提问中。 首先是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业务。
央行发言人列举的几个挪用准备金例子,如浙江易士涉案资金5420.38万元、广东益民“加油钱”风险敞口6亿元、上海顺利认购资金风险7.8亿元,但实际上所有的灾祸都引发了预付卡的发放和受理。
“这些被揭发的违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非银支付在创立之初,就实际上把目光投向了预付卡的“沉淀资金”。 这样,公司可以获得比银行贷款更划算的资金,用于购买财富技术商品和投资股市等其他目的。 监管资金流失,风险完全无法控制。 ”从事支付领域的我爱卡网主编、资深信用卡领域的研究者董峯对记者直言不讳。
除了资金池最容易发生的预付卡业务外,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中的零钱支付和红包收发等功能,成为了吸收顾客沉淀资金的有力渠道。 这些代表着网络结算,基于这些网络结算衍生出的新花样,使这些支付企业的两类账户体量越来越大,沉淀资金日益增加。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支付宝( Alipay )和财付通分别沉淀的客户准备金规模约为1600亿元和1500亿元,合计占所有领域客户准备金总量的70%、市场份额前10位的90%。
央行数据显示,支付机构准备金余额近三年增长了近三倍。 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准备金总额超过4600亿元。
这两种支付方式是目前最重要的吸收沉淀准备金的路径。 据证券时报记者独家统计,目前267家非银支付机构中,108家持有网络支付业务牌照,169家持有预付卡业务牌照。 这次准备金的统一管理,无疑对这些步骤的玩家打击最大。
支付机构被迫转换
“这个事件很好理解。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它控制了客户的资金风险。 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角度来看,这将影响他们的收入模式,迫使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开发多样化的增值业务。 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支付机构业务结构调整的动因。 ”一位大型股份制银行网络银行部负责人这样总结了央行收紧准备金监管权限的影响。
泰晤士报记者采访了几家银行的网络银行部门,但受访者认为此前通行的“规则”将被打破。 这些业内人士认为,迄今为止,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沉淀了巨额准备金的账户,议价权较高。 这样的谈判权出现在两个地方。 一是用其存款换取更低的资金通道汇率。 二是赚取协定存款的利率。
“以前,支付机构的顾客备有付款账户,但我们的银行需要向他们支付利息。 当然,如果我们向对方提高高利率,他们肯定也会和我们存一点存款和协议存款。 央行的新规其实对我们没什么影响,但是他们失去了谈判权。 ’另一家银行网金部的人告诉记者。
接受采访的人总结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各银行是为了迅速进行支付合作、资源交换的打算。 现在这些砝码被中央银行取走了。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刚刚总结了央行的意图,让我们在推进非银支付回归本源、确保不过度依赖利润收入的支付新闻和账户新闻可追溯性、保障资费安全两大基础上,走得更远 曾认为统一监管准备金相当于将第三方支付纳入整个支付清算系统。 “这是一个趋势,但在推动这一趋势的过程中,不排除央行,可以构建一直以来热门的互联网等在线结算系统。 ”
“马云真聪明。 现在看余额宝,太明智的商业决定了。 他早就把这家央行的一部分迟早要管理的资金变成货币基金了,名副其实地让自己和客户赚了钱。 那个时候,对基金企业的议价权还是很高的,现在再去谈,基金企业也给了我和存款利息一样的2~3个百分点。 我想很多支付企业最近都会咨询基金企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型支付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在这家企业中,预付卡的牌照和互联网的支付牌照已经到手。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央行直接收拢备付金统一管理权限 第三方支付“吃息”时代终结”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