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2字,读完约4分钟

要实现退市市场化、常态化、多元化,必须真正把“害群之马”从登场中清除,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在多方面齐心协力。

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发言人张晓军上周五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建立符合我国实际、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常态化、多元化退市指标体系。 这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短短六天内第三次谈退市制度改革。 看来,尽管在我国有20多年的历史,但始终阻力多、进展缓慢的退市制度,这次似乎正式开始行动了。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在市场的强烈呼吁下,年沪深交易所大幅改善了退市制度,但在退市新规下,包括长油在内至今只有3家企业退市,与市场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尽管南纺股份连续5年进行虚假结算,连续6年出现赤字,但没有被“退市”,不是监管部门不作为,而是目前的退市制度仍然存在不小的缺陷。 比如退市模式太单一了。 除去并购外,上市公司退市的首要原因几乎是千篇一律连续4年净利润出现亏损,股票成交量、收盘价等考核指标基本为同一形式,让上市公司自主退市无异于天方夜谭。 例如,由于现有《证券法》的相关条款,绿色大地、万福生科等该退市的企业仍可以在市场上“苟且”。 例如,投资者保护不到位,在目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退市,投资者埋单显然是不公平的。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市里下降是因为有很大的现实障碍。 上市公司退市不仅受到中小投资者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地方相关部门的“干扰”。 而且,上市公司经常可以利用规则的漏洞避免退市。 例如,由于有资产重组这一“法宝”,很多股市的“不死鸟”不会频繁地用这种方法退出市场。 正因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保壳保牌,成绩不好的企业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市场低迷时蓝筹股被抛弃。 但是,通过资产重组等方法成功保护壳、保护品牌的企业,虽然股价“乌鸡变凤凰”,但上市企业的质量仍然是“乌鸡”。 因此,a股市场资源错配非常严重,“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屡屡上演,投资者信心不断受损。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因此,要实现退市的市场化、常态化、多元化,必须真正把“害群之马”从登场中清除,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在多方面齐心协力。 首先,进一步严格财务审查指标。 一点连年亏损的企业不退出市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其中补贴、奖金等成为弥补利润损失空的首要途径。 由于补贴,一些亏损企业变成了“成绩优秀股”。 建议上市公司获得的补贴、奖金等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利润。 有了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连续亏损的企业就无法逃脱退市条款,最终被扫地出门的命运。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其次,大幅提高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门槛。 资产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但绝对不能没有任何门槛。 这几年来,沪深股市“不死鸟”横行、市场热衷于炒股业绩不佳,都是因为资产重组的低门槛。 濒临退市的企业,只要重组方愿意进入,争取新生不让其退市就是一个大致的比率。 即使净资产为负,也可以“重组”为正。 为此,提出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设立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的硬指标,规定净资产平均收益率不得连续3年低于3%。 由此,打破了劣质企业、成绩不好的企业等通过重组逃避退市的怪界。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其三,发生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一经发现,将立即下令退市。 招股证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或者包装粉饰上市和欺诈上市等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如南纺股份财务造假等也属于此类。 另外,光大“乌龙指”等发生严重影响市场和投资者利益的上市公司也应该退市。 创业板市场目前的规定是,3年被公开谴责3次的企业要退市,这非常缺乏压力。 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如果三次被监管部门公开谴责,就应该退市,这样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较大的威慑作用,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规范经营。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其四,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员工。 没有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退市制度没有生命力,极其不公平。 正如新《国九条》指出“对欺诈性发行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这类企业退市时,投资者的全部损失应由上市公司承担,所有中介机构也应相应承担连带责任。 退市制度的改革中,严惩市场上的信用缺失行为,大幅提高违约价格也是不可缺少的。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单打独斗了”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