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5字,读完约4分钟

7月的经济数据令人意外,除cpi如期跌破2外,作为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主要月度指标的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9.2%,低于6月的9.5%,也是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另一个重要的发电量指标比去年同期增长2.1%,表明能源密集型重工业更是大幅停滞。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工业的这些数据消磨了外界的希望,加剧了对全球复苏力度下降的担忧,希望中国在转向刺激措施后,迅速恢复全球第二大经济板块。 很明显,迄今为止的小刺激措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如果接下来,中国经济滑向了第三季度,或者更长期以来政府担忧的增长目标区7.5%,那不就说明中国经济从此告别了高速增长,走上了漫长的下行道路吗?

笔者认为,即使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还在8%以下,也没有必要太慌张,也没有必要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 这种忽冷忽热的状态是宏观调控最忌讳的,更何况在全世界特别是主要的经济区块中,即使gdp在8%以下,增幅依然最高。 但是,为什么我们一谈到中国经济,就希望gdp增长率达到8%? 这大致基于以下两个要素。

“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首先,改革以来,中国经济长达30多年的高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高增长周期,许多人对中国经济过于乐观。 在过去的30多年中,虽然也有经济增长率很低的一年,但许多年的经济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年均增长率接近10%。 世界范围内,这种增速相当罕见。 不仅如此,根据一家研究机构的预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趋势在未来20年将持续下去。

“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引发了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认为增速达到8%是非常轻松的事件。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不能想象会跌破8%。 因此,如果经济增长率下降到8%以下,乐观的预期被打破,一些人就会容易从极端走向极端,认为中国经济有大问题,在股市表现得非常突出。

“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其次,过于重视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没有看到或忽视长期增长的有利因素。 截至上半年,本轮gdp增长率连续9个季度下跌。 从下跌时间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导向型的,属于低收入、低环境保护、低权益的经济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全面扩散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这种内在缺陷变得明显。 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的高增长模式,进入下行道路,其过程将会很长。

“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确实,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许多不明确的短期风险因素。 但是,从客观上看,这次增长“破8”首先受到周边局势的影响和带动,但也是国家自主调控的结果。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短期内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因此没有问题。 政府不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只要放开对不动产的限制就可以了。 但是,这可以维持短期的高增长,但会加剧经济快速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冲突、紧张和扭曲。 从长时间快速发展的立场来看,这是非常不利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管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下降,是经济转型所需的成本,但这一成本远远低于固化现有的快速发展模式对长时间快速发展的损害。

“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问题,应该理解为,在经过30多年几乎两位数的高增长后,从必要性和可能性来看,也不需要那么高速。 适度降低增长率,更有利于理顺和恢复经济内在的各种平衡关系,对经济快速发展只有好处不坏。

总之,无论从经济学还是中外的经济实践来看,都不存在经济增长不能低于8%的“规律”。 中国经济经过长期的高增长,恢复到适当的速度确实是正常的现象。 真正值得重视的不是增长率的“破8”,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打破“8”后,是否会使经济效率恶化。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国经济增速可以“缓一缓””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