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3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的内在逻辑不统一,令人担忧。

首先,制造业情况有所好转,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不足,产能过剩无法处理。 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为51.7%,比上个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 其中,小型公司的pmi为50.1%,比上个月上升1.7个百分点,是自年4月以来首次回到临界点之上。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增加值6月再次大幅上升,采矿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6.2%,制造业增长10%,电力、热、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 41个类别中39个领域增长最快的是铁路、船舶、航空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6.6%,其次是有色金属冶炼和轧钢加工业增长12.9%,汽车制造业增长12.8%。 无论是铁路还是有色金属等领域,都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不动产,如果基础设施得不到燃料,增速就会大幅下降。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据笔者所知,公司订单虽然增加了,但会计期延长,未来债务风险增加,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内生动力不足,民营大中型以前就传到制造业公司的一般日子很难过。 困难的是,保证经济增长必然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使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 痛还是短,很难取舍。 如果是短到性命攸关的痛苦,必然会走向投资保证增长的老路。 中国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其次,出口数据有可能注水。 7月份的中国出口较去年同期从6月的7.2%大幅上升到14.5%。 哈继铭率领的团队于8月11日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报告。 据悉,7月出口增速大幅上升,不仅与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不一致,也与中国贸易伙伴公布的进口数据不一致,因此基本面难以解释。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注水有两个原因。 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回流资金增加,或者为了保证增长,地方政府对数据施加了压力。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7月份外汇存款增加了150亿美元,居历史低位。 这笔资金回流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在业绩压力下注水。 经济数据只有为经济提供“体验表”,才能对症下药,再差的真实数据也胜于虚假繁荣。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第三,7月社会融资总量、存款额大幅下降,超出市场预期。 8月13日,央行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大幅缩小至2731亿元,环比达到86%。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145亿元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少1.73万亿元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119.4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增长1.2万亿元。 当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460亿元。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央行安抚了市场,但陷入恐慌的市场在中午收盘时依然因挫折发出警告,下午收盘时仅上涨0.1%。

这些金融数据呈现出信心不强的几大结构性挑战。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对投资信心的意愿都不强,此时无论发行多少货币都无法真正润滑实体经济的央行方向的下降,未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最终需要回到利率下降导致的纸币发行的老路上去; 商业银行虽然规模膨胀,但资产质量下降,面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动荡的公司一起,呼吁暂时收回资金,同时补充资本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这是最好的方法。 被证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全面下跌,监管严格阻止资金表内外转移,真相很快就暴露出来,监管者是否应该对非标准产品视而不见?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央行陷入困境,为了应对美联储随时可能出台的加息措施,为了留出今后货币宽松和降息的空之间,为了调整经济结构,目前必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是,执行的效果是由于各方不满不断,央行不愿意缓解经济下滑的责任。

“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现有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内在非常紧张,稍微放松一下就会回到发纸币救市的老路上去。 这里需要的是坚定的改革决心和科学的政策依据,只要就业形势不恶化,新生经济领域能够取代以前流传的领域地位,就必须忍受短暂的痛苦,大力推进法治市场,从根本上处理结构性课题。 否则,未来产能过剩、资源不匹配等顽疾将没完没了,纠缠不休。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金融数据凸显当下结构性困惑”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