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张敬伟

世界市场仍然没能摆脱寒冷的冬天。 美国经济复苏,但货币政策尚未正常化的欧元区紧随日元实施量化宽松,为消除通货紧缩而战。 从逻辑上讲,美联储精心制定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间表,目的是缓解欧日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升值压力。 至今美联储仍将美元升值视为美国经济复苏的正面效应,而不是货币战争传导的副产品。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但是,FRB的耐心是有限的。 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的央行多年来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升值,但过去半个月人民币相继接近下跌。 对此,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蓝表示,美国将反击为取得贸易特点而控制汇率的国家。 关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他说:“为了不制定基准,必须慎重。 这样标准产生的一系列规定,使货币当局无法将经济从衰退中拉出”。 他后来补充说:“不能将宏观经济形势和不公平的操纵性方法相提并论。”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客观地说,主要市场的货币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 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是处于两国央行可控范围内的欧日量化宽松更是深思熟虑的政策性措施。 但现实情况是,如果中日欧三大经济板块不能像美国经济那样实现全面复苏,三大货币的贬值效应将形成令美元不安的传导力,美元能否如期加息也将成为未知数。 毕竟,美国经济一家变暖,世界市场迎不上春天。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货币政策不仅体现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更直接地反映了外贸形势的好坏。 在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这种趋势可能更为坦率。 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8%。 其中,出口额1.23万亿元,下降3.2%; 进口额0.86万亿元,减少19.7%; 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这样的数据被舆论视为对外贸易开局的“寒冬”。 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原因之一。 特别是出口,由于美元对人民币表现出强劲的态势,1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表现出增长趋势。 但是,相对于货币贬值的欧盟和日本,中国的出口分别下降了4.4%和20.4%。 如果日本和欧洲的量化宽松一直推进,中国对两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减少不仅会扩大到货物贸易水平,还会扩大到服务贸易。 去年,中国服务贸易赤字为1.2万亿元,根据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中国服务贸易赤字将继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这个时候,有关方面认为服务贸易逆差有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但在货物贸易顺差萎缩的情况下,服务贸易逆差扩大不是好消息。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另一方面,即使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的汇率上升,中国的进口能力也没有提高。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除大豆外,中国1月份主要进口大宗商品量价齐降。 铁砂、原油、原煤、成品油、初级塑料等。 上述大宗商品除了进口量价格跌幅较大、中国市场不振诉求减少的原因外,还包括进口价格偏低的因素。 在大宗商品价格低的情况下,进口商也有过高期望这些商品降价,减少进口,观望后市的心理。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外贸温暖而寒冷,不利于今年的稳定增长。 外贸增长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是理所当然的义不容辞的。 今年,商务部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为6%,比去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但从1月份的外贸数据来看,实现这个目标仍然很重要。

首先,中海外贸要看外部市场的传导。 美、欧、日、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也使中海外贸在温暖的意义上融和。 否则,中海外贸不仅要过得艰苦,还必须承受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政策调整的重重苦难。

其次,作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作为已经是世界主要货币的美元、日元、欧元,欧美日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负担。 但对中国来说,无论是市场质量、金融体制还是法治规则,都必须经过改革才能达到相应的成熟度。 改革时期,中国未能实施美日欧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 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依然稳健宽松适度。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其三,稳步扩大“一带一路”外交,让过剩产能和润泽资本发挥作用。 与贸易增量的经济引擎效应相比,“一带一路”外交对拓展中国软硬实力的战术影响更大。 中国高铁的技术出口已经初见成效,其他生产能力和资本也必须学习海外市场的游戏,开花结果。

“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中国贸易离不开世界市场。 中国应该团结世界主要经济板块取暖,而不是具体的货币政策纽带。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的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全球市场的冷与中海外贸的寒”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