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7字,读完约7分钟

今年以来,票据市场风波不断。 今年年初,农业银行被曝光39亿元票据事件,风波未平,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发生无法兑付票据的事件,相关金额为9亿6900万元。 昨天,天津银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表公告。 据悉,近期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票据回购业务发生风险。 鉴定结果显示,风险涉及金额为7.86亿元人民币。 另外,据媒体数据统计,去年福建、浙江、广东、河南4省银监局共发行至少69张票据业务罚单。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经快速发展了20多年,一直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 但是,目前层出不穷的票据事件,不仅受到监管层的重视,也让进行票据理财的投资者感到担忧。 另外,目前票据市场显示混乱,没有实际贸易背景的银票在黄牛洗手后被冲洗,资金流入股市。 票据经纪人也不会利用票据窗口从银行收回现金。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针对违规频发、风险不断显现的银行票据业务,融360分解认为,银行券业务将在未来转型。 票据业务电子化,电子票据逐渐代替纸质票据。 “电子票据不容易伪造,交易的每一步都容易验证,比较有效地不进行多次质押等违规操作,更安全。 ”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银行票据业务违规频发许多银监局对银行开罚单

今年1月22日,农行的公告总是把“低调”的票据压在人们眼前。 公告称,北京分行票据回购业务发生了重大风险。 鉴定结果显示,风险所涉金额为39亿1500万元。 但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有消息称1月底,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发生近10亿元的票据事件。 中信银行对此表示,“我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不可兑换风险,经核查,风险资金为9.69亿元。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冻结了相应的资金和相关资产。 我们银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资金跟踪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安全。 》昨天,天津银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称,近日,天津银行股份有限企业上海分行票据回购业务发生风险。 鉴定结果显示,风险涉及金额为7.86亿元人民币。 公告称,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 该银行积极配合侦查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的信息表达协调,最大限度地确保资金安全。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连续发生3起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人们不得不正视票据市场。 票据是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有价证券。 在我国,作为票据,即票据、支票和期票的总称,支票可以视为票据的特例。 在目前的理财中,最常接触的是汇票。 根据出票人的不同,票据按可分为银行票据(出票银行开具)和商业票据)普通公司开具)的承兑人分为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承兑票据。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事实上,在这两件事之前,票据市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安静”。 据《证券日报》记者报道,近两年来,各地银监局对银行票据业务的违规行为开了多张罚单。 据统计,仅年下半年就有数百张罚单,仅湖南银监局就全年共发行10张罚单。 其中,除当地银行长沙银行和华融湘江银行外,多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当地分支机构,违规事实包括发行无实际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反票据买卖业务、贴现的部分银行承兑汇票无实际贸易背景、违反票据贴现资金的采用 他行银行银行券在本行贴现后,回流给出票人,将其贴现资金用作本行顾客发行的商品券保证金,从小型微型公司的顾客那里收取票据承诺费。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另外,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银监局去年也对省内有票据业务违规行为的银行发放了近40张罚单。 近日,河南银监局也向社会公布了年度行政处罚新闻。 据悉,年河南17家银行机构因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中14家银行机构参与虚假票据业务。 从“主要违法行为的事实”来看,这14家银行涉及“发行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 办理虚假票据业务的银行机构几乎涉及全国所有大中型银行的河南(郑州)分行,不仅包括中国农业快速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等政策性银行,还包括工、农、中等国有大型银行河南省分行和招行等10家股份制银行机构。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此外,上述银行机构办理虚假票据业务的违规行为主要分为两类,除光大银行郑州分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违反“为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票据办理贴现”外,其他办理虚假票据业务的银行机构均发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或 目前,河南银行监察部门已向14家违反票据业务的银行机构开具了共计330万元的罚单。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银监会暗示风险通知票据业务电子化或成为主流

关于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种是外部风险,包括克隆票据、伪造票据、作废票据,以达到骗取银行资金的目的。 另一个是内部风险,包括业务人员经验不足、假币识别能力不足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的内部人员参与犯罪。 “一是目前银行相互合作渠道不完全畅通,银行间票据查询、支付、方位不统一,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检验体系。 ”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为了警告票据业务的风险,去年年底,银监会发布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其中,在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中,指出相关银行领域的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方面存在不慎重的行为。 通知中提出了票据业务的7个风险提示,分别是票据同业业务专营管理不到位; 显示票据贴现带来的业务转移规模,削减资本占有; 与利用贴现业务虚增贷款规模的票据中介合作,违反交易,相互挪用扰乱市场秩序的贷款和贴现,掩盖信用风险; 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要求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为隐藏和削减其他银行的贷款规模提供了“通道”,违规经营问题突出。 针对近年来票据业务暴露出的风险,银监会又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 未来的票据业务将更加规范化和紧缩。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违规频发、风险不断暴露的银行票据业务,未来将如何快速发展? 与此相对,融360分解认为,银行票务业务将发生转换,票务业务将电子化,电子客票将代替纸质客票。 “与电子票据相比,纸质票据有两种风险。 一是容易伪造、克隆或多次质押,难以辨认。 二是纸质票据需要人工参与,人工交货验收。 这不仅会大幅增加价格,还会增加违规操作的风险。 电子票据完全没有上述问题,不能轻易造假,交易的每一步都容易验证,比较有效的不让多次质押等违规操作,更安全。 ”融360表示,“央行全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电券承兑、贴现、转贴现金增长率较大,预计全年电券交易量所占比例将达到30%左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偏低,票据电子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其实,为了规范票据市场,央行也在大力宣传电影票。 据新闻报道,央行日前通知,从1年1月1日起,一张开票金额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票据将全部由电子票处理。 自年1月1日起,单张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票据全部凭电子票办理的年底前,各金融机构办理的权证承兑业务在本机构办理的商业票据承兑业务中占金额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全国政协委员、潘功胜央行副总裁在今年3月9日政协集团会议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市场是央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将提高票据市场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价格,防范票据市场的金融风险 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票据市场是否有时间表,潘功胜表示,央行正在抓紧推进。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恐怖!银行票据大案接二连三发生 看看各地银监局是咋整治的”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