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6字,读完约6分钟
经记者张寿林按经毕陆名
一个城市排行榜的帖子,从“一楼”开始讨论,被无数网民建成了1000层的“楼”。 这是最近在网络论坛上发生的例子。
只要涉及到各大城市,从中心城市之争到金融中心之争,上演争论就不可避免。
近年来,西部城市的快速发展速度持续领先全国,加之“一带一路”的建设,西部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于谁将成为地区金融中心的讨论在各个网站上非常热烈。
对此,《每日经济信息》(以下简称nbd )记者采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从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机制、前提条件进行阐述,拆解西部地区目前的快速发展格局,展示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过程
nbd :“一带一路”的背景也包括推进西部大开发。 你认为西部地区如何利用这些新的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张建平: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越来越依赖以前传承下来的产业这一古老的动能,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下一步,西部地区需要首先开放。 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在各方面开放。 开放可以优化资源元素的配置,在新的资源配置中寻求新的快速发展定位和动力。
其次需要改革。 开放压迫行政体制的管理改革,西部地区必须乘势加快改革进程。
为了拥有新的业态,必须形成更好的投资和快速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的投资。 需要解放思想,简化政治,解放权力。 否则,快速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 因此,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
另外,还需要寻找线索。 例如在西部的一些省份陕西、四川、重庆市已经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区内改革开放先行试点,对外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 这些措施将贯彻实施,在吸引新的外资、内资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nbd :你认为在西部地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需要那些先决条件吗?
张建平(金融中心形成后有其自身的快速发展规律和路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自然形成。
例如国内金融中心、上海、香港、深圳、北京,有强大的资本和金融机构集聚能力,资本流动非常活跃,也是产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所以,必须意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是区域性的产业聚集中心,物流、资本、人员流动等频繁发生。 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配置、招聘、调整的诉求,金融业态逐渐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可能会有多个区域金融中心。 但是,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应该遵循市场快速发展的规律,不应该现实地设计。 例如,如果在基础条件还没具备的情况下制作,可能会降到空。
nbd :现在国内有“世界向东,中国向西”的提法。 在这个视角下,你认为西部地区金融会带来什么样的历史机遇?
张建平说,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推进各方面的对外开放,推进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完成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转型升级。 从这个层面看,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发展迅速,不仅仅是向西合作。 其实,“一带一路”给西部地区带来的机遇是各方面进出口和资本的双向转移,其中有民间资本、国资、外资。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比单纯向西合作的机会要大得多。
西部地区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新的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进军海外”的加速,货物和服务贸易持续增加,人员流动会带来对金融服务的诉求。 因此,“一带一路”给中西部地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背后需要强大的金融服务支撑。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如果得不到满意的金融服务,金融就会制约我们开放的快速发展,成为进行经济合作的限制因素。 因此,西部要更好地对外开放,加大资本引进力度,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就需要大力配置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个或几个区域金融中心。
nbd :我们长期关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在如何构建中国西部地区金融中心方面,国际上有没有一点成功的例子和模式可以借鉴?
张建平:世界各金融中心基本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例如,还包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卢森堡、东京、新加坡和香港。 由此可见,未来我们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一定会沦落为西部经济稍有增长的极致,或者稍有领先的城市。 这些城市应该表现出比较发达的经济结构特征,如服务业比重高,城市对一个省乃至整个地区,甚至整个“一带一路”都有辐射作用。 据此,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 关于最终谁能更好地凝聚金融业态,谁能更快发展,需要在市场竞争动态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让实践验证。
nbd :从目前的快速发展态势和未来的快速发展前景来看,你认为哪些城市有望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张建平: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可能不是唯一的。 以前香港被认为是国际金融中心,但上海后来住在上海。 另外,北京聚集了金融机构的总部,深圳聚集了创业投资资源。 所以,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金融特征。 从西部来看,呈现出成都金融机构总部数量、国际化水平、国内中西部辐射等特点。 但是,重庆近两年在经济增长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其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新产业聚集速度快,为实业服务的资本集聚度高,未来也有可能向区域金融中心快速发展。 西安越来越着眼于新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业集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聚程度高,基于经济规模和产业规模,将带来金融服务的扩大。 此外,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发展迅速,在金融业态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金融服务中小微型公司方面,基于信用评级、信用判断等信用风险防范的金融服务较为独特。 而且这些城市都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金融监管制度得到辅助跟进,金融业扩大开放领先于非自贸试验区。 现在他们具备了平等竞争的条件。 总体来说,成都目前可能略有领先,但不能说具有绝对的特点。 我非常期待,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在下一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市场竞争,这些城市中谁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资本集聚的同时找到快速发展的机会。 所以,擦亮眼睛看看吧。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需各个方面开放和改革”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