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98字,读完约13分钟

郭万达

5月19日,在成都举行的年世界天使投资高峰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发布了二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

此次指数报告的评价范围涵盖31个主要中心城市,在综合指数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位居前四,杭州、成都紧随其后,位居新一线城市之列。

二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与前期相比有那些变化? 然后,您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创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中心的建设呢? 对此,《每日经济信息》(以下简称《nbd》)记者对郭万达进行了采访。

nbd :你19日发布了二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 iefi ),本期的iefi指标框架有什么变化吗?

郭万达“二期指数”我们没有对大的指标体系做出大的改变。 还是沿用了以往的指标体系框架。 从“双创”金融机构、“双创”金融市场、“双创”金融服务、“双创”金融生态系统”4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5个客观指标的指数评价体系。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仅对具体指标根据最新形式的变化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例如,这次取消了考虑众包机构快速发展的指标,改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是考虑到过去一年我国众包机构基本消失,相反第三方支付机构活跃。

nbd :从评价结果来看,二期iefi与第一期相比,有什么异同?

郭万达:第一,大格局没有改变。 本期的评价结果总体上与前期一致。 这次前十名的城市与前期一致,只有个别城市的排名发生了变化。 如前期第8位的南京和第10位的重庆,本期调换了名次。

第二,较前期,这次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所有城市的综合指数得分明显上升。 此次31个城市的综合指数得分比上一期平均增长14分,平均增长率达到63%。 31个城市中北京得分增加最多,本期得分增加53.9分,从前期77.18分上升到131.08分。 31个城市中增长率最高的是西安,得分同比增长107%。 相比之下,福州在31个城市中得分增长最小,但本期的得分也比去年同期超过了30%。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在特定领域的指标上,每个城市都有突出的表现。 例如,双创金融机构的业绩方面,分项得分进步的前三名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三家在民间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方面均有显著增加。 在双创金融市场的表现上,分项得分进步的前三名分别是广州、深圳和杭州,三者在年度新三板挂牌和区域股市挂牌等方面表现较为活跃。 在双创金融服务业绩方面,分项得分有所提高的前三名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三者每年在私募股权投资和并购行业发生的次数占31个城市的一半以上。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你认为这次的排名评价结果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

郭万达:在各城市得分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其本质反映了年全国创新创业中的突出效果。 年是我国创新创业全面开启的一年,是全民创业热情高度释放、取得新成果的一年,是创新事业取得突出快速发展和成效的一年,也是“双创”金融诉求得到巨大释放的一年。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目前金融业创新发展迅速,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你觉得这些金融创新怎么样?

郭万达:第一,科技推动金融创新,为“金融生态”创造条件。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与金融业紧密结合,产生了新的金融业态,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第二,科技金融将满足越来越多的金融诉求。 金融创新打破了与现代金融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管制和束缚,产生了许多新奇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方法,满足了以前流传的金融下隐含的金融诉求,分散了风险,提高了金融体系效率,成为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例如,小额银行、蚂蚁贷款等打破了之前流传下来的金融机构需要向公司提供大量抵押权的途径,通过大数据、EC平台等创新方法处理了小额公司和创业者的融资诉求。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也加大了金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 新闻技术加速了金融风险的溢出,带来了数据资源、个人新闻滥用和盗用等突出问题,金融创新也成为一些机构进行监管对冲、假借创新之名进行非法金融活动的渠道,这些“创新”加剧了金融风险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适应金融创新的监管制度,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从国际上看,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已经推行了“监管沙箱”模式。 也就是说,通过小范围内创新性的金融考试,通过监管机构的判断后,向市场进行宣传,值得我国金融监管的参考。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所有的金融创新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在中国经济转型、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对产业金融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有什么建议?

郭万达:产业金融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本源,促进要点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高度化步伐的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目前金融体系迅速发展的产融趋势,在组织体系和业务模式上创新。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在组织体系方面,应着重迅速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企业、小额信贷企业、融资担保企业等。 这些机构是处理创新创业、中小微型公司融资难等问题的重要力量。 并大力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发挥统一金融控股集团金融资源、动员社会资金、创新金融快速发展的综合功能,更有力、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二是在业务模式创新中,要依托良好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大力快速发展产业链金融,越来越多的大产业集团建立财务企业、商业保理企业等机构,以上下游公司为中心开展金融服务,拓展产业链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也可以积极申报“投贷联动”业务试点,通过股权债务结合方法支持实体公司的快速发展。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为了加强政府的支持作用,必须注意不要破坏市场,维持市场的公平竞争。 政府必须有效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弱点上,通过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和产业招商基金等,可以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重要产业行业,处理市场失灵问题。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目前国内的区域经济有那些新的优点?

郭万达:第一,新时期追求各地区优质增长,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主流。 在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环境下,在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的促进下,近年来贵州、重庆、安徽等中西部地区,通过移植、接受、积累、创新等手段,超越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培育形成了新经济的新能源。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二,存在“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要素流动取决于区域综合质量。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要素流动不仅依赖于地区的综合环境,也比较重视其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因素,特别是人口人才的流动也开始关注地区社会、文化、安全、生态等状况。 近年来,东北经济下滑的原因之一是人才流失严重,造成外来人才短缺。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地区间同质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重要因素已经从“硬”转移到“软”。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地区间联动日益加强,但由于快速发展理念、现有利益、竞争优势模仿心理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统一管理方法等的影响,各地区经济结构同质的现象日益显现,也带来了市场分割、不合理竞争等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在这样的新背景下,西部城市有什么机遇?

郭万达:第一,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机遇。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方法的转变有利于西部城市接受产业转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受世界经济和国内劳动力价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产业结构进入深度优化调整阶段,部分产业通过区域转移等路径拓展到新的快速发展空之间。 西部城市有一点接受高端制造业的机会,据此可以迅速构建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二,扩大内需将进一步挖掘西部城市快速发展的潜力。 西部地区战术资源丰富,投资和费用潜力巨大,扩大内需非常有利于发挥后发特点,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国内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为西部向广大城乡内地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一带一路”西部城市地域特征明显,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西开放,是中国经济未来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加快新的西部对外开放步伐。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西部城市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郭万达:第一,创新体制机制相对落后,市场化法治化的商业环境尚未全面形成。

二是人口和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自身快速发展能力相对薄弱。 未来,如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各类人才培养,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是顺利实施西部开发战术的关键之一。 如何摆脱难以挖掘智慧、难以留人的“魔法”,也是西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以前流传下来的经济增长方法和工业化道路仍然主导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较大,特别是一些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难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滞后。

nbd :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在建设“金融中心”。 在你看来,为什么那些城市最有可能成长为“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

郭万达:过去,许多地方掀起了建设金融中心的浪潮,各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建设该地区金融中心的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当初有类似规划和构想的城市有200多个,其中超过30个提出并制定了金融中心快速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目前,经过竞争洗礼和理性回归,一些先喊口号实践的先行者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本公司另一项长期跟踪研究——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估结果显示,31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金融中心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为我国3个全国金融中心,3个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突出。 在剩下的28个城市中,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天津、武汉、大连等城市已经崭露头角,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在各自的区域竞争中基本稳固领先。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比如成都,在年公布的9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综合实力居全国第6位,西部地区第1位,比该地区的西安、昆明、南宁等城市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事实上,成都金融业增加值、存款余额、金融员工总数等各项经济金融指标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再加上成都地方政府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度重视,加上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全力支持,未来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成果值得期待。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除此之外,广州、杭州、武汉、天津等城市都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良好基础,在各个地区都有很好的竞争特点。

nbd :你认为成功的区域金融中心应该具备那些特质和要素吗?

郭万达:根据cdi研究小组长期以来对金融中心的研究经验,“金融中心”作为各种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地方,区域金融中心最明显地表现为区域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服务的区域辐射。 因此,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关键是能否比较有效地提高金融中心的金融资源集聚力和金融服务放射力。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金融资源分为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市场、金融新闻和金融人才,归根结底可以作为金融资本和金融人才,也就是“钱、才能”来执行。 为什么钱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要让钱赚钱,也就是利润。 利润的来源是收入高或价格低,即“一高一低”。 收入还来自两个方面,当地经济和腹地经济。 由于当地经济的金融服务量一般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金融资源集聚程度不大,因此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为什么要聚集在一个地方,要给人才以良好的生活、高收入、高生活质量,即“两高”。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金融服务辐射大致分为资本输出、中介服务、产品服务、新闻服务和人才输出,辐射能力的主体主要是当地法人机构和金融市场。 当地法人机构依靠设立异地分公司,出口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当地聚集越来越多资本利益的当地金融市场通过中介服务、产品服务、新闻服务、人才服务等方式,服务当地和异地市场的投资者、参与者, 因此,培育和扩大当地法人机构和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辐射功能的关键。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nbd :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建议?

郭万达:根据资源集聚区域的范围和辐射影响能力,金融中心的等级通常可以分为全球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等多个等级。

与目前中国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状况相比,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根据城市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状况,明确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 目前,由于大幅统一的定位,国内金融中心之间的资源竞争非常激烈,但金融资源集聚效率很低。 各城市必须确立差异化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定位,建立金融中心之间既有竞争与合作,合作又占主导地位的新的快速发展态势。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二,要与自身个性特色的金融中心定位相比较,制定特殊的金融产业扶持政策。 各大城市纷纷出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但都大同小异,首要原因是各城市缺乏对金融中心快速发展的合理定位。 不同的金融业对扶持政策的要求不同。 例如,财富管理工作在如何不让双重征税、商业银行领域的业务如何完善体系等方面对地方政策的敏感性较高,各级政府需要制定更加鲜明的扶持政策,促进专业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

“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区域经济主流”

第三,营造优越的金融生态环境。 稳定的政策、健全灵活的监管可以为专业金融中心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才可以满足专业金融快速发展的硬环境诉求和人才诉求。 各地在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要学习基础设施、监管水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国际经验,在优越的金融生态环境下不断聚集国际国内的金融资源,保障自身金融中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每经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31城双创综合指数平均增长63% 协同快速发展、城市群快速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