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9字,读完约4分钟
研究股市的统计数据很有意思。 例如,根据中登企业的统计资料,近年来a股持股账户数量持续下降,其中,年比年减少3.15%,年比年减少2.39%。 虽然表面上数字不大,但两年间持股账户的绝对数减少了308万以上。 也就是说,股市投资者的数量不断减少。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不这么认为。 在他们看来,上海股市走势疲软,而且不合理,是因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个人投资者比例过高。 所以,市场要成熟,就必须通过购买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等方法,将个人个人的个人买卖变更为专业机构的间接投资。 目前持股账户减少,体现了脱散户化的发展。 考虑到去年公募基金规模恢复到3万亿元的事实,进一步证实了投资机构化已成为上海股市的快速发展趋势,并表明股市投资者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但是,上海股市散户的数量逐渐减少,这种散户化的过程是否意味着投资机构化的过程? 你可能还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是的。 现在公募基金的规模恢复到了3兆元的规模,超过了2007年的水平。 但是,如果详细调查一下墓地基金的结构,就会发现这是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增加得比较快,达到了1兆元左右。 扣除这个区块后,其他种类基金的规模实际下降,特别是股票型基金,已经连续几年处于净偿还状态。 如果散户化的目的是通过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来投资股票,那显然与现在发生的局面不符。
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当然是为了盈利。 如果他自己运营亏损,购买基金后盈利,自然自己直接运营的规模缩小,通过委托机构投资的模式越来越多,由此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散户化,如果这成为沪深市场的大趋势,那就是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目前个人投资者在股市的投资损失很大,但购买股票基金的结果也未必好。 因为,对这些投资者来说,他会为亏损清算空自己的股票账户,但会回购以同样理由买入的股票基金。 从那里转移的资金很可能去购买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事实上的保本的理财商品。 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与其说上海深圳证券市场分散化,不如说被边缘化。 也就是说,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大框架内,投资者开始变得保守,越来越倾向于固定收益市场,而他们却逐渐远离股市。
从合理管理的角度看,买卖股票的投资者退出股市,从事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好事件,应该说明在资本市场上的选择有所增加。 但是,应该确认的是,这不被视为脱散户化,而只是投资渠道多元化以后投资者结构的调整。 而且,多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足够强的股权投资能力,因此,由于投资理念的动荡,市场绩效不十分令人满意,真正造福投资者的股权型基金至今仍未找到,许多令人不满的投资者 因此,a股持股账户数减少的事实还没有得出散户化发展的结论,只能说投资机构化没有那么严重,股市多年低迷,逐渐耗尽了投资者的热情和耐心,因此越来越边缘化。
从股市运营的角度来说,你可能更想看分散的股市,而不是个别的边缘化股市。 毕竟,散户化投资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加强吸引,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被称为散户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而且,如果市场上只剩下少数机构投资者,则未必是理想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市场被边缘化,人荒,自然交易清淡,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定价能力和融资能力逐渐丧失,这样的结果将是毁灭性的。
因此,针对a股持股账户减少的事实,必须详细分析原因,明确其是反映了脱散户化的成果,还是股市逐渐边缘化的危机。 否则,就有可能“毫厘不爽,错千里”。
(作者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负责人)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桂浩明:到底是在去散户化 还是被边缘化?”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