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5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被层层分解,其中从武汉分成11.8万套的任务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记者调查显示,目前,地方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存在着用旧换新的、企事业单位宿舍用作保障房等情况。 不仅是武汉,珠海、东莞等地有时也把宿舍的“招牌”作为保护房。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去年5月,据媒体报道,部分地方政府将以前建设的教师宿舍、公司职工宿舍等纳入保护房源,结果全年的保障房任务得以完成,但实际保障房新增量没有明显增加。 很明显,这是“数不胜数”。 没想到,“过度补充”越来越激烈,虚假范围越来越大。 本来是向新保护室的住宅源“注入水”,但现在还是把旧住宅当做保护室。 “革新”的动作变得更大胆了,糊弄公共的也变得更放肆了。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计划公布时,笔者指出有必要警惕各地数字的“注水”。 由于统计数据可以“注水”,所以保护室的数据当然也容易“注水”。 事实表明,保障房的数据水分多,从一些地方公布的保障房供应数据来看,成绩喜人,但实际上是在“数字游戏”中欺骗公众。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保障室“无差别填满”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住建部与各地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并有《军令状》。 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完成目标任务,不仅会受到舆论的批评,还必须承担解释责任,因为压力,一些地方会造假。 其次,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实现情况关系到官员的绩效,也关系到地方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为了提高绩效,也是为了实现民生的承诺,才有“数量滥用”。 三是制度不健全,监管人员不足。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例如,地方官员说,国家没有强调“新增”而“采购”,这是制度上的漏洞,地方官员利用了这一漏洞。 如果政策上确定“保障房”的定义,确定“新建”并加以规定,则只允许新建保障房,不可以集中保障房。 “无差别补充”现象应该会少一点。 国家允许采购保障房是因为想通过各种方法增加保障房的供应量。 例如,收购了一部分商品房作为保障房的供应源,但允许“采购”给了地方“滥用数量”的机会。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笔者认为,关于“新的保护室”也应该确定规定。 一定要用专项规划、专用土地、专项资金建设的保障房,让真正的保障对象居住,坚决杜绝建设中的其他项目,如职工宿舍纳入保障房。 而且,所有的保障房项目应该总是公开透明的。 除此之外,如果各级监管部门严查保障房虚假,有制度、监管、监督“保驾护航”,市场上就没有“乱数”。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因此,虽然媒体多次报道保障房的“数量滥用”,但主管部门很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严格调查,不严厉处罚? 去年,据报道,对比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掺水”和质量问题,住建部对地方保障安居工程建设进行深入调查。 但是,似乎没有下一个。 是没有意识到这是“掺水”,还是因为相关部门也想要“数字实绩”,而容忍了某些地方的伪造?

“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在笔者看来,必须使用说明责任这一“武器”来抑制“过剩的补充”。 否则,即使发表几个3600万套的保障房计划,实际上也没什么意义。 因为保障房的实际数量没有怎么增加。

显而易见,要改善民生,不能有半点“假”。 这是因为“假”总有一天会被戳穿,公众的信服力会受到更大的损害。 而且,民生的债务会更多,最终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保障房:是保民生,不是保数据”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