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2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周雅珏出生于北京

自去年11月开播以来,本轮牛市已登上阶梯,作为流入股市的最佳资金通道,伞形信托自然备受市场关注。 但是,在监管层的介入下,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伞形信托业务已经结束。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昨天( 5月7日)从多家证券公司资金管理部相关人士获悉,目前金融机构已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停止开展赛利信托业务,不再新建赛利信托账户或新增主账户子单位。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俗话说:“兵来则防,水来则藏土。” 伞形信托业务停止后,证券公司、信托企业增加了“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模式”产品的发行。 业内人士表示,这相当于回到最初的模式。

单一账户的产品募集难度很大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只是停止了双孢蘑菇信托,其他举债融资的业务依然正常开展,第一是开展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模式。 目前,我们通常不是募集个人客户资金,而是寻找将资金分配给单一机构的客户。 ’一位中型证券公司资金管理部的人对记者说。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据了解,伞形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是在一个信托通道下设立许多小的交易子单元; 通常,一个母账户可以划分为20个左右的虚拟账户,根据约定的划分比例,由银行发行的理财商品认购信托计划的优先受益权、其他潜在目标群体认购劣后受益权。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另一方面,“单一账户模式”是最简单的交易结构,只需要一个劣后投资者。 金融机构迄今为止之所以使用许多纷繁复杂的交易结构伞形信托,首要目的是降低筹资门槛。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塞利信托客户购买劣后受益权的资金门槛只有500万元,购买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产品的资金至少需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 也就是说,对证券公司和信托企业来说,发行单一的结构化信托产品大大增加了筹资的难度。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上述证券公司资金管理部相关人士表示,(比较)这种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产品,银行资金对劣后资金方要求严格,并不是所有机构都符合条件,杠杆率通常为1:2或1:2.5。 在条件特别优越的公司,一些银行也希望将杠杆率扩大到1:3。 “最先提供融资服务的是单一机构作为劣后受益权购买者,银行理财资金购买优先权(受益权)到了迅速后期,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因此设计了伞形信托,降低了筹资门槛。 目前,监管层停止双孢蘑菇信托后,“相当”又回到了最初的模式。 ”一家大型信托企业华北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说。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第三方的私人产品越来越火热

今年一季度,a股持续扮演牛市行情,信托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31日,证券投资(股票)信托规模约为7770亿元。

虽然信托资金上市热情不减,但上述信托华北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伞形信托逐渐被叫停后,信托募集资金的难度加大。 单一账户的结构化信托产品发行难度大,收益相对小,信托企业员工对业务开拓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信托募集资金的收益一般在0.4%~0.5%之间,5000万人以上的单一客户对信托企业来说也是稀缺资源。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在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渠道上,除了金融机构发行的伞形信托、单一账户的机构化信托产品外,目前还越来越流行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进入股市。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去年《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与基金备案办法》出台后,包括诺亚财富、恒天富在内的多家第三方理财企业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随后自主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业内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首席执行官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平台发放的,与新私募商品相比,总规模为6亿元,其中劣后资金1亿元被合格投资者募集,银行理财资金以5倍杠杆参与优先认购。 去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逐渐明朗的投资机会,市场对配资的诉求剧增,三方市场上发行此类产品越来越普遍,杠杆率一般为4倍左右。 随着a股牛市的确立,配资的诉求依然很大。 ”

“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根据上述第三方理财机构ceo的说法,银行理财资金的资金价格在7.2%~8%之间。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监管层“收伞” 单一账户结构化信托重回视野”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