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8字,读完约6分钟
实习记者胡杨经过毕陆名
外资初创企业的份额占5.53%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企业,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在经营方面,外资保险机构的市场份额整体呈扩大趋势,从入世初期的不到1%增加到年末的5.19%。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根据保监会最近公布的保险费数据计算,今年前7个月,外资保险企业市场份额比上年末上升5.53%。
在资产总额方面,外资保险机构也取得了比较大的快速发展。 保监会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外资保险企业总资产达到10.02万亿元,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这一指标仅为30亿元。
总的来看外资保险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险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强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快速发展相对缓慢、份额占比依然较小等问题。
这些问题同样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下一个监管水平将从两个方面开展事业。 一是对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其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行业。 二是对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促进领域有序竞争。
关于扩大保险业开放,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确定“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 其中包括“进一步推进银领域、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的对外开放”,也被认为是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
银行类外资寿险的经营比较稳健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统计,目前外资寿险企业的经营业绩明显优于外资金融保险企业。 今年1~7月,外资保险企业在人身保险领域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47%,在财产保险领域,外资企业的份额只有1.95%。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市场上共有28家外资人身保险企业。 从截至今年7月的保费数据来看,工银安盛、恒大人寿、交银康联排在外资寿险机构规模保费收入前三位。 这三家外资寿险企业今年实现的保费收入分别为328.99亿元、233.42亿元、158.75亿元。 在所有外资寿险机构中所占份额分别为21.91%、15.55%、10.57%,几乎掌握着外资寿险行业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企业中,工银安盛和交银康联都是“银行系”危险企业,分别背靠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
事实上,与外资股东合作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人身保险领域的主要形式之一。 除了今年保费收入排名靠前的工银安盛和交银康联外,“银行系”外资寿险企业还包括招商信诺、中银三星、中荷人寿等。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梳理表明,由于银行类股东参与,上述外资寿险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稳健。
从净利润的角度考虑,年度中,除银三星外,其他几家保险企业均录得正利润。 具体盈利数据为:工银安盛5.03亿元、交银康联2.05亿元、招商信诺2.21亿元、中荷人寿1.35亿元。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一般来说,银行类人身保险企业的经营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保渠道上的特点,作为股东,银行倾向于为其保险企业销售保险。 二是顾客理解上的特点,顾客普遍有“银行类保险企业由银行做后盾”的印象,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渠道也是短期理财型保险业务的网站。 与众多庞杂的长期担保产品相比,中短期存续期的保险产品,银行工作人员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介绍其细节,销售流程比较简单,节省时间,这类产品也很受银保渠道的欢迎。
但是,我们要观察到,自去年以来,保监会对中短存续期间的业务采取了密集的监管措施,中短存续期间的产品规模受到了严格控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认为,今年10月1日,人身保险134号文件正式落实后,各保险公司的银保渠道业务将缩小。
在本轮监管形势下,银保渠道面临销售考验,“天然特征”消失,银行外资寿险企业也将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 这是因为需要尽快研究这些保险公司如何转型,不要过分依赖银保渠道,更好地适应寿险领域“回归保障”的大趋势。
新光海航生命体面临着监管的考验[/s2/]
如果说“银行系”外资寿险企业要维持稳定经营就必须加快转型,那么以新光海航人寿为首的部分外资寿险企业恢复正常运行,摆脱监管考验是当务之急。
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新光海航人寿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监管考核中连续被评为d类保险企业。 保监会表示,一季度参加判断的170家保险企业中,只有2家入选d级,新光海航位居其首。
具体来说,今年一季度新光海航人寿综合还款能力充足率为-205.20%,人身保险全领域平均水平为230%,两者相差甚远。 最新还款能力报告显示,新光海航人寿在这一指标上持续恶化,今年二季度,企业综合还款能力充足率再次下跌188.36个百分点,仅为-393.56%。
由于上述指标不理想,年和年,保监会相继下发监管函,责令停止增设新光海航人寿分支机构,并从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查阅最新还款能力报告发现,这两项监管措施仍未被保监会取消。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查阅公开保险费数据后发现,由于新业务在年底停止,次年,新光海航人寿规模保险费收入减少至1.08亿元,下降29.01%。 结果,损失的程度也进一步扩大了。 年,新光海航人寿实现净利润-9943.84万元,同比下跌20.58%。
在分公司方面,新光海航人寿目前拥有6个经批准的分公司。 年7月江苏省分企业设立申请获得批准后,受监管函限制,新光海航人寿不再设立分支机构,该企业的业务布局也仅限于北京、海南、陕西、江苏四地。
同样不允许新设分公司的是瑞泰人寿。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计算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瑞泰人寿原保费收入仅为8.20%。 根据保监会此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若干事项的通知》,瑞泰人寿有“季度原保费收入占季度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不足30%”的情况,1年内不批准新设分支机构监管
瑞泰人寿随后对业务结构进行了明显调整,基本不再扩大投保人新支付投资价款和投保人独立账户新支付的规模,但由于两者基数过大,至今收效甚微。 今年上半年,瑞泰人寿原保费收入所占比例为15.63%,仍是唯一低于保监会30%监管警戒线的保险企业。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外资保险资产破万亿:寿险强于财险 新光海航、瑞泰人寿仍受监管限制”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