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34字,读完约12分钟
图像源:照片网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 FRB )今年以来进行了第三次加息,13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25个基点上调至1.25%至1.5%的水平。
14日,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也发表了议息结果。 前者再次重申要实行缩小购房债务规模的计划,后者决定在上月增资后,按兵不动。 从趋势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通货膨胀水平逐渐上升,世界主要经济板块将继续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年有可能见证越来越多的加息瞬间——。
景气好转是因为美联储的缘故
美联储自12月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来首次加息,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此后,FRB于年12月、今年3月、6月加息,从今年10月开始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
与一两年前相比,美国经济今年持续稳健增长,是美联储年内三次加息的基础。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年率增长3%,略低于第二季度的3.1%,但超过了市场预期的2.5%。
美联储上月末公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10月至11月中旬,美国经济继续温和扩张,经济前景得到改善,价格压力增强。 这份名为《褐皮书》的报告显示,受访地区的节日费用总体乐观,制造业活动继续温和扩大,但房地产市场增长尚不明显。 报告显示,大部分地区的价格上涨压力较9月份有所上升。
美联储在13日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重申对美国经济的乐观评价。 声明称,11月以来的消息显示,美国经济稳步增长,就业市场继续强劲,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家庭支出温和增长,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近几个季度回升。 声明还指出,摧毁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和灾后重建活动影响了近几个月的经济、就业和通货膨胀,但并未实质性改变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前景。 美联储仍然预测美国经济将温和扩张,就业市场将保持强劲,通胀水平将在中期稳定在2%目标附近。
此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上作证称,美国经济有望继续扩大,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加快薪资和收入增长。
根据美联储当天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年美国经济预期增长率为2.5%,高于9月预测的2.4%,到年底美国失业率为4.1%,预计将低于9月预测的4.3%。 而且,美联储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5%,预计将高于9月份预测的2.1%。 截至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3.9%,低于9月预测的4.1%。
国际组织对美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期也持乐观态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中,将上调美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全部增长预期,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2%,明年将达到2.3%。 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组织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和明年将分别增长2.1%和2.4%。
耶伦的继承人是“萧规曹随”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持美联储的渐进加息。 这是艾伦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 年2月,现任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将接替耶伦出任下届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表示,未来美联储将稳步提高利率,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放松金融监管。 这些措施提高了全球资金向美国转移的热情,有助于华尔街继续在金融业发号施令。
特朗普上个月初宣布提名现年64岁的鲍威尔接替美联储现任主席耶伦。 鲍威尔担任美联储后,耶伦任内将持续审慎渐进的加息节奏,普遍预计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继续推进。
鲍威尔通过美联储的官网宣布,如果得到参议院批准,他将带领美联储继续增资和紧缩资产负债表。 鲍威尔表示,如果得到参议院批准,他将与其他美联储同事一起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朝着全面复苏迈进,在保持就业市场强劲增长的同时,逐步将美国通胀率上升至2%的目标。
“预计利率水平将进一步上升,资产负债表规模将逐渐缩小。 ”鲍威尔说。 他表示,尽管美联储努力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美联储必须根据经济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准备应对威胁美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新风险。
路透社报道称,鲍威尔一旦获得参议院批准,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在2月任职期满后接任她的职务,届时他将继承稳健的经济增长,至少未来几个月的货币政策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但是,耶伦尚未完成的工作,也就是经济方面的一些未解决的课题,为什么通货膨胀如此低迷,金融市场的状况在货币政策制定时所起的作用,利率低时如何应对经济衰退等也将持续下去。 只要美国创纪录的前101个月扩张趋势再持续4年,鲍威尔就必须应对衰退局面,但许多人认为美联储还没有做好准备。
鲍威尔对此指出,目前美国通胀持续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如果通胀持续下去,美联储将更缓慢地加息。 他还预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紧缩将持续3-4年,最终规模将从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降至2.5万亿美元至3万亿美元的水平。
美联储的利率上调周期没有达到中期
自2007年首次上调利率以来,美联储已经上调了5次基准利率,但目前的水平与美联储希望达到的中性利率水平相距甚远。 根据美联储13日公布的利率预测,到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位数将上升至2.1%,这意味着全年美联储将加息3次。 此外,解体还表明,为了准备越来越多的“弹药”以应对下一次经济衰退,美联储有可能加快上升步伐,在两年内将基准利率水平提高到3%以上。
将利率恢复到所谓的“中性水平”,是FRB的终极目标。 这样的利率水平并未刺激经济或抑制经济增长,而是恰好保持利润中性。 美联储被称为“长时间均衡利率”或“长时间中性利率”。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许多经济模式认为这个利率应该在接近4%的水平上,经过通胀调整,这个利率应该接近2%。
回到2004年6月,当时的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意识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时候回归中性水平了。 短短两年间,美联储连续17次小幅加息,加息周期还没结束,格林斯潘就辞职了,继任者伯南克结束了最后3次加息。 仔细计算,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共花了25个月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25%。
目前,普遍认为,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点还很远,年FRB加息步伐将与今年持平。 目前比较流行的预测是,年、2019年、年FRB分别加息3次、2次、2次。 投资银行的美银美林在报告中预测,美联储将每年加息三次,2019年加息两次。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有可能决定加速提高利率。 美国推行的税改计划和即将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人选杰罗姆·鲍威尔是可能影响美联储加息路线的两大因素。 华尔街投行美银美林也表示,市场低估了税改方案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年一季度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
目前,美国议会参众两院正在就大规模减税法案的政策细节展开最终协商,预计大幅降低公司和个人所得税率将在未来10年内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1万亿美元。 减税和财政刺激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 美联储会加快加息的步伐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没有确定。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美国国会讨论减税法案,许多美联储官员在预测美国经济前景时考虑了财政刺激因素,金融市场也消化了大部分减税政策的乐观预期。 她指出,美联储官员与大多数经济学家减税政策的解体一致认为,减税可能会略微提高未来几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但是,这次美联储是鸽派的信号,也有专家认为今后两年将继续维持小幅加息的步伐,不会加快加息的步伐。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认为,为了对抗特朗普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效果,美联储最初将难以大幅加息。 国际金融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强调,美元汇率不要过度升值是美联储采取小幅渐进加息的重要原因。
成为全世界的利率提高或大致的比率[/s2/]
由于采取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香港金融管理局14日宣布,基本利率将根据默认公式从25个基点上调至1.75厘米,并立即生效。 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有一个主要的经济板块宣布将开始加息周期。 世界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主要经济板块保持较以往回升的态势,近年来世界货币政策没有明显分化的局面回升,与之相伴的大致比例是世界货币政策发生转变,抵御以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衰退
年12月,在经济复苏持续的情况下,美联储在当月政策例会后宣布,将从去年1月开始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将长时间国债购买规模从450亿美元降至400亿美元,房贷支持证券购买规模从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 这被市场理解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第一步。 从那时起,美联储成为全球货币政策制定者中的“孤独者”,为之后几年全球主要经济板块的货币政策呈现分化格局埋下了伏笔。 到了年12月16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0.25%到0.5%的区间,是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首次加息,也是美国货币政策回归中性水平的最强信号。 年,美联储继续加息,但其他央行没有动用。
形势变了一年。 加拿大央行在今年7月和9月两次加息,成为美联储的“追随者”。 进入11月,英格兰银行和韩国央行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 11月初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5个基点提高到0.5%。 这是自2007年7月以来英格兰银行首次加息。
当天公布的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提高基准利率,并同意维持435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购买规模,包括继续购买100亿英镑的英国企业债券。
月末韩国央行(韩国银行)将基准利率从1.25%提高到1.50%。 这是韩国央行自年6月以来首次宣布加息政策,并在利率连续16个月维持不变后首次做出调整。 韩国央行当天召开了金融货币委员会全体会议,经过投票决定提高基准利率。 韩国央行发表声明说,做出加息决定是因为韩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 声明说,金融货币委员会认为,韩国国内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国内费用温和增长,投资行业快速发展,出口保持高增长率,预计国内经济增长率将超过以往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元区经济今年复苏势头良好,几年前备受煎熬的欧洲央行于10月底在法兰克福宣布,将在维持欧元区现行零利率政策的情况下,将月度购房债务规模缩小一半。 这标志着欧洲央行慎重拉开了退出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序幕。
全球越来越多的央行投身于加息阵营,另一方面,各自的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复苏态势,因此有必要调整过去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评估显示,全球许多主要经济板块在这两年有望加快增长,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更加同步。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上升,引起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另外,FRB连续加息必然会产生溢出效应,提高本国利率也是比较有效的应对措施。 解体表明,进入年中,其他央行将自发或被动投身增资阵营。
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助理国务卿詹姆斯·丹尼尔预计,美联储加息政策将被大部分市场提前消化,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减少,外汇储备水平非常充足,美联储加息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对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来说,FRB连续加息会提高资金流失的风险。 国际金融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全球风险偏好上升,冲击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的落实,预计今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将增至1000万亿美元,但美联储未来的行动需要警惕。 国际金融协会全球资本市场高级专员索尼娅·吉布斯表示,国际资本流动仍受美国通胀率、美联储货币政策等不明确因素的影响,国际债券收益率上升速度可能比预期更快,造成更具挑战性的局面,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债务流动构成巨大威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警告称,如果全球通胀率大幅回升,主要央行可能会突然收紧货币政策,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该组织预测,如果利率大幅上升,股价和房价超过10%,全球经济将衰退,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
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应清晰地向市场推广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计划,以避免市场动荡,金融监管机构应采取宏观审慎政策降低杠杆率,控制金融风险。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2018或迎全球加息潮”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