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7字,读完约7分钟

图像源:视觉中国

随着上市保险公司年度业绩报告公布完毕,这些成绩单的“成色”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据记者整理,在同一个体育场,你有“三板斧”,我有“杀手锏”,各有千秋。 但是,也有共性,如转型步伐更快、竞争更有序、投资更稳定等……通过保险业领袖们的微小变化,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轨迹逐渐淡薄。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短期理财型业务盲目快速发展、投资激进化、竞争无序化……这是近年来保险业粗放经营的几个缩影,在严防金融风险、回归本源的大背景下,转型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变革是艰苦的,不转是没有出路的。

过去一年,保险公司深刻感受到回归保障带来的一些变化,并成功转型。 “病”减轻了,日子明显比其他企业轻松了一些。

好日子是来换取艰苦日子的。 年,本保险开始转型,大幅削减了低价值银保大宗交易业务,提高了高价值率长期交易和保障型业务的占有率。 业务调整的直接结果是保险费收入负增长,领域排名下跌,对作为“保险费论英雄”的保险机构管理者来说,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本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表示,大额保险费的支付确实有助于保险企业的快速业务规模扩大,但无益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宗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将遇到瓶颈。 寿险企业专注于银保大宗交易业务的快速发展,忽视长时间保障型业务,无异于废武功。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经过两年的转型,本保险基本消除了大宗负担,保费结构、产品结构等核心指标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持续拉动的保费增长模式。 数据显示,全年本保险保费收入1092.94亿元,其中续缴保费77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占总保费的比重从年末的53%上升至71%。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本保险转型的历史是上市保险企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其实,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也经历了类似的“蝶泳”。

在中国太保年成绩单中,寿险业务尤为出色,保障型产品创新不断推进,业务质量不断优化,新的业务价值强劲增长。

数据显示,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为39.4%,比去年同期上升6.5个百分点。 新增续保业务增长率分别达到25.2%和29.3%,全年保险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7.9%,达到1756亿2800万元。 而且,年太保寿险长期保障型新业务的第一年年化保费达到283.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增长5.3个百分点,达到41.7%。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业务结构不完善的人,会感到“阵痛”,转型的步伐也在加速。

“以前银行有争执,现在谁也不买了。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表示,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保险产品在期限、保障程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产品从理财型变为保障型,增大了销售难度。 另一方面,市场资金紧张也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增大了理财型保险的销售难度。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林岱仁表示,2008年中国人寿3000亿元保费收入的一半是银保大宗交易,这一比例逐年下降,但在全年5000多亿元的保费中,仍有600多亿元的银保大宗交易业务,今年将进一步压缩100亿元。

变革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衡量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市场份额。

在中国人寿这几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市场份额”成为了必须的答案,这让记者们很高兴,和中国平安无事。 今年,记者把同样的问题扔给了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

一切都源于中国平安多年前启动的“超人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在人寿保险市场上超过中国人寿。 这给寿险老大哥增添了越来越多的紧迫感。

在年业绩发布会上,林岱仁这样说道。 “不追求总保险费的市场份额,但最低线是维持市场第一。 》年,中国人寿市场份额约为19.7%,林岱仁表示:“稳居国内寿险领域第一位,全年市场份额变化不大。”

“中国人寿非常优秀,我们经常和他们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 我们不太关注市场占有率。 ”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表示,中国寿险市场潜力巨大,愿与同行携手共创中国市场。

从曾经的“想说的话还有点不好意思”,到现在的大部分,管理层给出的答案很有意思。

数据可以清楚地说明竞争情况的变化。 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5119亿6600万元,同比增长18.9%,平安寿险保费收入3689亿3400万元,两家企业保费总规模差距不断缩小。

对比整个寿险业的份额分布情况,林岱仁认为,近年来,中小保险企业通过快速发展理财型产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保险回归保障的背景下,大型保险企业更具特色,市场份额将得到恢复。

《超人计划》的另一个目标是在财险行业超过人保财险。 年,平安财产保险费收入2159.84亿元,市场份额20.5%,人保财产保险费收入3503.1亿元,市场份额33.1%。

“我们会想办法维持这个市场份额。 ”人保财险总裁助理吴建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财险企业,未来不仅要加快车险这一特色业务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加大对非车险业务的投资力度。

“超人”还有很多路要走,相比寿险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险已经占了财险市场的一半。

年,你追我会更凶。

年,上市保险公司成绩普遍提高,其中中国人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本保险净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8.6%、42.8%、13%、8.9%。 投资收益稳步增长成为业绩上升的首要动力,危险资金备受关注。

各保险公司业绩证明会透露的消息显示,以“审慎稳健、有价值的投资”理念共谋投资始终存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仍是保险资金最重要的配置方向。

去年,这4家保险公司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投资资产的比例为7成左右,中国人人寿、中国人保险、本保险都提高了这类资产的投资比例。

“去年我们抓住利率上升的时机,加大了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表示,第一是长期国债、金融债务和债权类金融产品,整体效益不错。

根据本保险,年企业将投资于满足收益率要求的利率债,适度增加高水平中长时间信用债券的配置。

从权益类资产配置来看,去年中国平安和本保险配置比例上升,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险略有下降。

“去年,企业把握权益市场机会,增持高质量蓝筹龙头,加大港股布局。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表示,未来股票和基金红利将进一步优化投资收益结构。

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本保险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16%、6.0%、5.9%、5.2%。

关于年的保险资金配置,一些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根据资产负债一致的大体配置资产,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以权益类资产为辅。

“高质量的增长股和完善的白马龙头股都是未来布局的重点。 ”赵立军表示,中国人寿将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合理的仓库,把握结构性机会。

陈德贤表示,中国将顺利把握市场机会,配置长期国债、金融债务等,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的长期缺口。 然后,紧密结合国家战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方向选择投资目标,增加战术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

“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根据本保险,固定收益类在积极配置长期利率债和高水平信用债的资本投资方面,对于耐心寻找投资机会的另类投资,将加强直接股票和pe基金的投资力度。 严格控制各类风险,降低不明确性。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上市险企年报收官:转型生效竞争加码 严控风险成共识”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