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8字,读完约6分钟

照片来源:照片网

第十九次报告中,“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滞后”这句话还历历在目,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时间表于4月11日向全世界公布。

专家认为,我国是强国,必须积极开放金融业,不能失去快速发展的机遇我国是大国,一定要尊重经济规律,有步骤,有序开放。

另外,金融开放权并不等同于放弃风险管理,放松金融监管,我国将始终观察开放与风险的平衡,建立良好的宏观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比较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 据说在这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

掌握金融开放主动权为经济巨轮建设广阔水域

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被动选择,而是内生快速发展带来的主动选择。 专家表示,我国经济体量、金融体系效率、金融机构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些因素都“呼吁”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区块。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从一只扁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圈子。 ”上述专家表示,从原材料来源、产品销售、利用资金、投资对象来看,目前中国经济都将全球化。

巨轮不能被河流的小溪困住。 必须在大江的大海里奔跑。 金融系统如水,承载着实体经济,承担着为巨大的圈子建设更广阔水域的航行责任。 专家强调,中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就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活动,需要创造更加开放的经济金融环境。

“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从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角度来看,也有必要扩大金融开放。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资源的分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分配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

专家表示,如果经济只在国内金融体系内融资,贷款、投资行为也会局限于自己的体系,放贷也只能在自己的体系内流动,资源分配受到限制,风险也会集中。 根据资产规模,中国的银行领域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欧盟银行领域的资产规模总和,是美国银行领域资产规模的两倍。 中国的银行领域只有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服务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资源分配,才能更有效地进一步降低风险。

“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从自身快速发展的立场出发,金融机构也必须学会在国际化的环境中经营,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机构。

“为此,国内环境必须具备世界的规则和竞争水平。 否则在国内保护,在国外如何有竞争力? ”专家表示,中国创造与世界一致、接轨的竞争环境,培育中国金融机构不仅需要扩大资产规模,还需要提高竞争力。

扩大开放时期的成熟具备了切实的可行性

开弓没有后箭,金融对外开放意义重大,影响力大,要看准时机。 目前,金融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专家认为,现阶段扩大开放是否现实,可以从竞争结构、监管能力两方面衡量。

从竞争格局来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中银领域已经成为世界上比较强大、比较稳健的金融体系。 按资产规模计算,世界前十大银行中国在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拥有的全球体系重要性金融机构数量最多。

客观地说,在中国市场上,中资银行已经具有与外资银行匹敌的竞争力。 过去,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被形容为“狼来了”,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资银行不仅没有被伏击,反而在竞争中越来越骁勇善战。 过去十年,中资银行的快速发展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受全球监管环境日益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母国风险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外扩张的动力实际上很不足。 此时,扩大金融开放,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将不会大幅改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而且这个时候扩大金融开放,引入新鲜血液,有助于金融业平衡的快速发展。 专家表示,许多国际机构的企业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较强,坏账率较低。 据悉,如果中国积极引进经营较为谨慎的外资机构,将有助于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

“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从政府监管和监管能力来看,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金融监管部门对宏观政策整体监管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绩效不断提高,弥补了监管弱点,对系统性风险进行了较好的防范。

专家表示,对中国的金融监管能力应该有信心。 巴塞尔ⅲ实施后,根据国际上对各国监管规则的判断,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获得的评价最高,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欧美金融监管机构。

有序、渐进开放,提高监管能力,防范风险

虽然最近引入的金融开放力度很大,但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针对注意,渐进改革的构想仍在继续。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指出,中国哲学高度重视“渐进”和“渐进”,金融对外开放措施经过仔细研究,判断各项条件已经成熟、监管到位、数据已经到位,才得以前进。

“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结合国际教训,有关专家认为,开放行业、程度、步骤一定要考虑国家大小和经济结构。 大国经济必须有序开放,如果大国失去对本国金融的监管力度,将会有很大的风险。

现在市场上有点担心。 也就是说,我国金融业没有了股比限制,所以“家门打开”,外资“长驱直入”,不是吗?

专家说,现实并非如此,也不是“今天开门了,明天却不管”。 中国的金融开放要经常观察开放与风险的平衡,遵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低标准,金融开放权不等同于放弃风险管理,放松金融监管。

“同样是大国,在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英国、美国是如何不存在阿根廷、墨西哥的问题的? ”上述专家表示,这在于英美采取了机制型开放措施取代了数量型限制。 未来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良好的宏观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比较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 据说在这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

“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易纲近日介绍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三个大致情况。 其中之一是开放的,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拽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