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6字,读完约5分钟

苏培科

不应该现在把我们的养老金投入股市吗? 进入养老金市场会不会吃掉我们的养命金? 在目前养老金管理水平和调整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将这笔养恤金投机到“负与博弈”的a股市场风险太大,笔者坚决反对。

现在的a股市场确实资金不足,确实有必要引入增量资金,但是笔者不赞成今年把黄金埋在a股市场“价格分配”的大坑里。 在“负博弈”的a股市场,投资的红利收益率极低,过去20多年的现实情况表明,长时间的投资是靠不住的。 有数据显示,大部分投资者在a股市场长期亏损,从1990年至今,a股市场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按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平均三分之一计算,大家分配的分红也将达到5000多亿元,交易所规费、证券登记结算 如果除去证券公司的佣金和支付给政府的印花税,(在这样的市场上进行所谓的“投资”,保持附加值,战胜通货膨胀,是不是很奇怪?

“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另外,我们现在的养老金是现金,而且有很大的赤字。 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因此,这笔资金的运营必然要求安全第一,但股市不能保证100%的利润。 如果养老金在“负与博弈”的股市中百分百获利,那一定是基于别人的损失。 很明显,这对其他投资者不公平,是对市场行为的操纵。 因此,投资者不要把养老金入市的“救市”想得太漂亮。

“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目前,建议投资养老金市场最具说服力的论据是,目前养老金年投资收益率只有2%,远低于cpi的涨幅和社保基金年9.17%的投资收益率,养老金在通胀面前大幅缩水,养老金市场投资是国际惯例。 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让我们仔细想想,一年的存款基准利率为3.5%,为什么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为2%? 社会保险基金平均每年9%以上的投资收益如何获得? 进入养老金市场是国际惯例吗? 养老金缺口只能通过投资股市来填补吗?

“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首先,养老金投资收益率为什么只有2%? 之所以低于一年的存款基准利率,是因为养老金的大部分资金都放在了普通存款项目上。 也许有人为了应对现金收支,为了灵活支付,但在稍微合算的管理部门,可以估算出收支出现多少后才会有余额,也可以大致知道余额的生存期,将其余额的资金作为定期存款。 现在,为什么养老金收支有余额,是不是不是不定期而是长生存期? 如果某银行“清理”了某地方养老金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银行可以获得数量庞大的“长期活期存款”,可以为银行节约大量的利息支出等,这中间有人怀疑猫腻了。 猜测一下,这么大规模的资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运营的,并不是没有理由被怀疑。 另外,目前我国养老金统一水平较低,全国有2000多个养老金持有主体,且大部分分散在县市级社会保障办理机构手中,沉淀在县市财政专家中。 显然,对如此众多的管理主体,不容易进行较为有效的监管,投资管理效率低下。 尽快实现全国统一,提高统一水平,将全体劳动者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公务员和公司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别的“多轨制”,公开、透明地运营,而不是插手股市,这是当务之急。

“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第二,社保基金之所以有较高的年均投资收益率,第一是在四大银行改革上市的原始股和新股网下特权出售,在新股有暴利时获利,在上次的大牛市( 2005年至2007年)中赚得满满的,但近两年来,

第三,养老金进入市场不是所谓的国际惯例。 例如,美国法律规定,全国统一的社会基本养老金只允许购买国债,其他投资一律不得。 美国的养老金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 oasdi )计划,第二部分是公司设立的公司养老金等民间养老金,包括以401k为代表的直流计划; 第三部分是购买家庭个人开立的个人退休账户( ira )或商业保险。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养老金补充的范畴,但是现在很多人在谈养老金上市的时候,都会提到美国的401k,而401k是公司养老金,是养老金的补充,不是全国统一的社会基本养老计划。 而且,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和资本市场关系不大。 持有的资产都是联邦政府债券或特殊国债。 但是,我们的公司年金早就可以投资股市了,所以不要拿401k对美国股市的贡献来忽悠中国股东。

“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欧美一些国家不允许基本养老金投入股市和金融衍生品,并不是说他们的金融机构没有能力,首先是股市风险太大,金融市场低迷,经济衰退,基本养老保险就起到了社会稳定的最后防线,失去了老百姓的养恤金,这是后果。

第四,关于如何建立我国的养老金账户,笔者认为除了提高养老金存量部分的管理运营效率外,扩大增量部分是关键。 例如,这几年中国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 我相信每年只要从中多出一点,处理养老金缺口就不成问题。 此外,公共财政也有责任进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另外,全民制的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正在成为目前最赚钱的公司,他们的利益需要适当地转向社会养老体系,并加快发展,加大养老金补充规模,实现多元化养老保障。

“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苏培科:不要把养老金入市想得太美”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