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康宁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确定允许发生案例金融风险。

这一表述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意义,表明此前对金融风险格外警惕的各级监管部门终于在“案例金融风险”中松口了。 这意味着今后为投资者兜风的想法几乎肯定会被打破。 否则,投资者缺乏的风险意识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康宁:陆金所坏账传闻给个案性金融风险提了个醒”

什么是“工况下的金融风险”? 正好几天前就传出了陆金所2亿5000万放贷的传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在这广泛的传播中,许多媒体和投资者不了解风险的真正含义,开始追求所谓的大信息传播,或模模糊糊地感到害怕。

笔者作为银行职员,一直高度评价p2p的领域风险,但我认为这次陆金所真的不公平。 这是典型的情况金融风险,不仅对陆金所平台的p2p产品影响不大,也对这个平台背后的平安集团影响不大。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好好考虑两个问题。 一个是坏账和陆金销售的p2p产品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是放贷能否动摇陆金所判断风险的基础?

“康宁:陆金所坏账传闻给个案性金融风险提了个醒”

关于第一个问题,结论很简单。 所谓“陆金所2亿5000万放贷”的传闻与陆金所能买到的p2p产品无关。

最初的消息来源称,遭遇放贷的不是陆金所,而是陆金所旗下保理企业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其中贷给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亿5000万借款到期,因此必须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者的本金。

这里有很多人对陆金所有误解。 陆金所是交易平台,上面不仅有陆金所自己的p2p项目,还有平安集团其他企业销售的财富科技商品,与平安集团完全无关的企业也在上面销售财富科技商品。 把这些财富科技商品都简单归类为“陆金所的p2p”是完全错误的,不同的产品背后的资产有不同的风险。

“康宁:陆金所坏账传闻给个案性金融风险提了个醒”

此次放贷的企业为“平安国际商业保理”,虽然在陆金所旗下,但该项目并未直接作为财富科技商品出售。 所以,如果真的担心陆金所的风险,请回到具体的理财产品上来。 例如,陆金所的真钞p2p理财“稳盈-安e”是个人借款,又是平安自己担保本金,与面向公司的保理业务完全无关,自然得不到风险高的结论。

“康宁:陆金所坏账传闻给个案性金融风险提了个醒”

反过来说,由此也应该知道大型金融集团不是万能的,也有放贷的可能性。 如果你买的理财产品对接的资产发生了坏账,同样有可能受损。

接下来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大家为什么认为陆金所的风险很低呢?

考虑到如果刮起了一点坏账之风,陆金所的风险就会变高,证明了认为风险低的基础是不会发生坏账。 如果有人用这样愚蠢的方法评价风险,这次即使没有在陆金所绊倒,下次也会在其他p2p平台上绊倒。

所以,大家之前觉得陆金所风险很低,但恐怕有些身体并没有实际考察其风控体系,看重的只是陆金所背后的平安集团,认为其家大业不会引起大混乱。 如果将平安保理的2亿5000万元逾期项目放在平安集团银行、保险、信托等混业金融大盘上,那就不是什么大事了,第二还款来源、坏账处置等手段也非常多,不会像小p2p平台一样靠放贷跑路。

“康宁:陆金所坏账传闻给个案性金融风险提了个醒”

这篇文章不鼓励p2p风险低,相反,高收益摆在那里,什么风险低呢? 有风险不是问题。 恐怕投资者不会用合理的证据判断p2p风险,听风就是雨。

由于新的定位允许案例金融风险的发生,未来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如果你认为获得高收益可以闷头赚大钱,那么在案例金融风险较高的时候,如何让融资平台出钱呢?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康宁:陆金所坏账传闻给个案性金融风险提了个醒”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