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9字,读完约2分钟

为了缓解市场流动性的失衡,本周央行频繁出手,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如您所见,央行分别于周二、周四通过公开市场回购共计2400亿元资金,并在该周实现1500亿元资金净投入。

不仅如此,为了维持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央行于8月19日对14家金融机构进行了中期贷款便利( mlf )操作,共计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为3.35%。

在业内人士看来,逆回购操作的编码化和mlf的运用都明确了管理层的意图,目的是稳定资金方面的波动,抑制市场的紧张感。

从资金方面考虑,一些投资者感到担忧,但mlf工具的运用会降低准确率的可能性。 然而,许多受访者认为这种逻辑不成立。

国泰通用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回顾了自2009年以来央行下调、降息的历史,表明mlf和回购并不是央行总量宽松的替代工具,而是两者经常结合采用。

例如,去年6月25日,央行时隔2个月再次恢复回购,招标利率下调65个基点。 次日,央行持续加息mlf1300亿元,但这也没有抑制6月28日定向下调和全面降息,更是在7月初投放了mlf2500亿元。

可见,央行的短期和长期、结构和总量工具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国信证券表示,本周二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量,周三迅速新增mlf,管理层保护市场流动性的态度非常确定。

从民生证券的角度来看,这几年管理层调节流动性的储备工具很多,只要央行照顾资金面的态度不变,在流动性注入事业开始的背景下,后续资金利率大幅上升的概率很低,市场不必过度担心。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新华网:MLF运用使降准可能性下降逻辑不成立”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