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这两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各银行代销的万能保险产品是分行理财经理定位的要点。 最近,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停止销售”、“退保”似乎成为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一大话题。 与传言相比,本报记者访问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了解到,到底是销售战略,还是真的是收割?
银保产品很受欢迎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几家银行网站上,各种银保产品被标注在大厅显眼的位置,个别银保产品的收益率在5%以上。
某国有大型银行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网点,《证券日报》记者作为投资者咨询了财富科技商品。 大堂经理说:“现在合适的产品有三种。 两年期限,收益率为4.3%; 3年期限,收益率为4.5%; 5年期限,收益率为5.3%。 ’这位大堂经理介绍的产品是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 本报记者表示,该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商品收益率大部分在4%以下,收益率更高的保险产品自然成为银行员工推荐的首选。
在另一家国有大型银行,资产管理经理也推荐了保险产品。 “现在有两年的万能保险,保证本保险,两年的收益率换算为4.1%。” 之后,本报记者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保险产品时,这位资产管理经理说:“有6年的东西。 收益率低至3.5%,不推荐。” 另外,该资产管理负责人还表示:“去年两年万能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在5%以上,但今年不再销售。 如果遇到合适的东西,建议尽早购买。 他补充说:“下个季度可能已经没有了。”
在证券日报记者访问的某股份制银行网站上,资产管理经理说:“3年万能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为4.7%,但是限额有限,需要事先预约。” 和上述国有巨头一样,这位资产管理经理也表示:“如果尽早购买,可能从4月1日开始就没有了。”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站上,理财经理在得知本报记者暂时不打算购买保险产品时表示:“4月1日保险产品有可能调整,收益率一定不会下降。 再次提醒说“现在买的话就赚钱”。
另外,根据规定,商业银行各网点在同一财政年度内不得与3家以上的保险企业开展保险业务合作。 从证券日报记者访问的网站情况来看,合作的保险企业大多最近变化不大。
万能保险监管的升级[/s2/]
据《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由于利率超过银行理财商品,万能保险近两年成为理财市场的新宠,从而成为众多中小保险企业扩大保费规模的利器。
基于万能保险在部分中小规模保险公司发展过快、规模和比重不断加大的现象,监管部门去年对万能保险的保险方、投资方实施了严格监管,去年3月和9月分别发布了《关于规范中短期存续期间人身保险产品若干事项的通知》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若干事项的通知》等多项规定,对保险企业发布的新产品采取了降低规模和比重的措施。 根据这两个通知,定义中的短期存续产品预计6成以上的保单实际存续期不足5年,要求逐步降低中短期存续期的业务比例,将万能保险的预定利率、最低保证金利率上限从3.5%降至3%。 (超过3%的要报保监会的审查)。
其中,去年9月的通知中还要求,对不符合通知要求的保险产品,在年4月1日前全部停止销售。 这也是很多理财经理提到的从4月1日开始,万能保险产品有调整的背景。
另外,根据去年12月30日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若干事项的通知》,中短期存续期产品一季度占总规模保险费收入的比例超过50%,或一季度原保险费收入占季度规模保险费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从4月1日开始,随着现有不合标准的旧产品大量停产,过高的万能保险结算利率将不复存在。 并且,为了达成监管,保险企业将延长万能保险产品的缴费期限和保障期限。 届时,万能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将不再具有吸引力,产品的销售难度将会加大。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这些保险4月1日前所有停售 理财经理提醒“且买且珍惜””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