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4字,读完约7分钟

记者苗燕○梁伟

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仅一个多月,“定向降准”的力度再次加大。

但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定向降准的首要目的是配合结构调整的诉求。 因此,对“三农”和“小微”两类实体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政策倾斜的方向,本质上是货币政策的事前调整、微调。 这并不意味着全面降低水平的可能性会变高,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转向。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方向性下降”的范围扩大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降低方向”的措施。 对“三农”、中小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诉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领域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与上次的“降低方向”相比,这次“降低方向”的结构、方向政策更加确定,范围也扩大了。 除了上次的特别支援“三农”之外,这次把支援范围扩大到“三农”和微型公司。 另一个范围的调整是,具备“定向基准”资质的银行领域金融机构不再局限于“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三农”、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有可能享受“定向基准”的优惠政策。 这意味着,像农业银行这样专注于“三农”金融服务的银行和农信社等机构将来获得“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但是,具体而言,关于那些银行能从二次“方向性下降”中受益的人,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列表。 根据上次的进程,4月16日公布“定向降级”计划后,央行[微博]于4月25日公布了最终的“定向降级”方案。 时间只离开了一周。 因此,业界相关人士预计具体的“基准”和名单也将于近期公布。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很明显,政策不是普惠的,不能扩大到所有银行。 否则,“方向性”的含义就不存在了。 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确定,在县域,但主要信贷投向大型企业和非农产业的银行不能享受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也将加强对这些信贷的监测,加强审查和诱惑。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方向转换

最初的“定向降准”政策出台后,市场上持续预计央行的后续行动将全面降准。 因此,在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宣布“定向降准”后,一位拆迁师将其解读为政策的“定向”或“微刺激”。 很明显,这次政策的初衷与这个期望不完全一致。 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连续两次的“定向降准”是越来越结构性的政策。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纪宏表示,此次“定向降准”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三农”、疏通中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 其作用是金融机构增加“三农”和小可用资金。 “三农”和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后,可以享受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无异于通过加强审查监测让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这些行业。 这些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有点低,财务价格、资金可用的量也变大。 这些都是正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这样的方向投资。 从这个角度来说,“方向性下降”的首要目的是疏通政策的传导途径。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在当前经济运行顺利、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重复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结构,适时适当地事先调整微调。 所以,这次的“方向性下降”是“调整结构”和“稳定增长”相结合的产物,不能单纯定义为“微刺激”,和上次的“方向性下降”一样,属于政策事前调整的微调整。 另外,连续两个月的“定向降准”政策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定向。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央行官员也表示,将从整体上考虑“定向降准”对流动性和货币市场的影响。 “整体保持流动性稳定和货币市场基本稳定,是整体的大体。 ”纪志宏说。 此外,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央行将在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进行组合,合理增长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从许多角度降低融资价格

降低社会融资价格也是这次常务会议要点中讨论的问题之一。 和“方向性下降”一样,目的是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议提出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理顺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 一些同业业务为了绕过监管,将交易结构设计得非常复杂,人为延伸交易链,参与这些交易链的中介机构都要盈利,因此,在从资金提供者到资金诉求者的链条传导过程中,价格持续上涨,公司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交易太多太复杂,交易链条太长,不仅包含金融风险,还会损害银行合规经营的文化。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据介绍,降低公司融资价格是银监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也对公司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介绍说,从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公司融资价格稳定或略有下降,但前两年仍居高不下。 张晓朴解体、公司融资价格上涨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短期内必然会带来利率中枢的上动,中长期有助于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其次,担保、担保判断等贷款以外的融资中介环节,目前来看,资金收付高、不透明; 另外,随着公司利润的下降,公司自身的现金流变得严峻,越来越多的采用外部融资,财务压力增加。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张晓朴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加强对同业、委托贷款、理财、信托等业务的监管,遏制不合理增长。 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吸纳存款行为,督促能够稳定商业银行自身负债价格的银行领域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商业银行价格服务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现场检查、专项检查,以商业银行服务为法律 在融资担保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微型公司的担保费用。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为什么不是全面下调

自4月25日央行实行“降准”以来,对市场全面降准的猜测从未停止过。 但是,市场并不如意,取而代之的是再次发生了“方向性下降”。

这可能会让期待全面下跌的人有点失望。 在一些权威人士看来,现实中,“定向降准”远比全面降准的意义重要。

首先,“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是高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评价。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用保持稳定力、调整结构的方法,适时适度地事前调整微调。 “三农”和微观是实体经济中最薄弱的部分之一,这次“方向性下降”代表了政策的走向。 下行压力需要通过结构调整进行处理。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第二,一季度的数据让市场担心经济增长率下降,下跌的预期也是这个原因。 但7%-7.5%的增长率在合理区间内,而且一季度就业保持较好的增长。 第一,增速下降是政府主动下调的结果。 市场要做好接受7.5%以下增长率并应对的准备,不要活在自己的期待中。 初步“下调方向”政策落地后,许多投行机构的研究报告预计将迎来全面下调。 期待机构出台放松政策,并期待为此形成诸多政策方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并不意味着机构商定的期待会改变政策既定的方针,尤其不应该期待以期待推翻政策。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第三,事前调整微调是持续渐进的措施。 这种渐进的政策措施与永不重复的刺激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可以避免因全面刺激而产生“误伤”。 除了数量型工具外,央行还采用了许多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看到央行使用各种工具进行事前调整。 “转换方向”也是其中之一。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第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仅靠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无法应对的。 市场也不要对金融政策施加过度的压力。 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金融政策只是其中需要跟进的工作之一,越来越多,必须在财税、领域性政策上进行协调,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公司自身。

“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原文链接: finance./ China/0603/020919294164.shtml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定向降准再度出征政策逻辑:市场错愕声中加码发力”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