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4字,读完约4分钟
经记者张威从北京出发
由于个人贷款产品在资金用途上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银行也推出了贴近顾客生活的个性化产品。
昨天( 1月22日,银率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银行个人使用贷款转贷他人的现象严重,26%以上的费用贷款未用于日常费用,其中用于买房的比例为16.20%,用于企业经营
一位银行信贷部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由于他所住北京分行的支出贷款稍有不良,以前的一套住房为抵押的支出贷款不容易处置,两周前该分行提高了支出类贷款的条件,以两套住房为抵押,贷款利率最低
住宅费用的占有率下降
根据银率网的最新调查结果,在受访者申请贷款的资金用途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家电家具、住宅装饰、住宅购买。 其中,用于买房的比例达到16.20%,比上年下降6.47个百分点。
年,楼市整体成交低迷,房贷申请量和贷款申请量双双下跌。 银率金融研究中心贷款集团的分析师闲博亮表示:“合计住房贷款的份额和贷款中用于购房的份额,约有5成的贷款额将流入楼市。”
另外,为企业经营而使用信贷的占6.46%。 另外,3.41%的回答者被用于其他用途,还被用于购买住宅用途,3个加起来共计达到26.07%。 也就是说,花费1/4以上的贷款没有用于日常费用。
一位股票银行官员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银行使用贷款用于其他用途并不容易。 根据贷款规定,不足一定额度时,可以直接将资金打入贷款客户账户,为用户提供挖掘空子代的机会。 银行在这方面也很困难,但还是不能轻易摆脱伪造,需要加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审查力度。
近年来,银行对于大额贷款,通常要求借款人说明相应的贷款用途,将大额资金直接划入用途方账户,从而创造盈利渠道,提供灰色产业链和费用,如贷款现金、贷款用途资料
在银联网的调查中,7.81%的受访者支付过贷款用途的材料费,3.24%的受访者支付过现金手续费,2.35%的受访者支付过办理相关贷款的客户管理者的利润费。
另外,以住房贷款的形式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然后将资金用于放贷以赚取息差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此前,一家担保企业的人透露,他所在企业的大客户有几套房子,通过住房抵押在银行贷款,然后用于网上投资赚取利差。
闵博亮认为,虽然贷款用途的材料费和贷款兑现费所占比例不大,但确实有贷款挪用,这些费用的支出也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健康度。 银行年报显示,年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其中个人支出类贷款不良率不仅高,而且上升速度也很快。
银行紧缩开支贷款
为了限制越来越多的融资资金流入楼市,央行和银监会多次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费用性贷款管理,禁止购房。
年5月,北京银监会为此发布了《北京银监局关于个人综合费用贷款行业风险提示的通知》。 据悉,北京银监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个别银行个人费用贷款存在制度复印件规范不充分、贷款金额大、期限长、明显与日常费用属性不一致。 由于贷款调查失败、审批不到位、贷款后管理无效、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贷款被挪用于股市投资、购房、生产经营等方面。 提示各银行需要注意相关风险,大体要求个人贷款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不超过10年。
一位银行分行经理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管理贷款用途不容易,现在银行能做的只有通过合同、发票进行监控。
上述股票银行的人也表示,支出类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相比风险小、利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积极创造支出类贷款。
但是,目前欠费贷款不良率上升,银行在处置抵押住房方面也存在一点问题,银行必须收紧欠费贷款。 一家国有大型北京地区分行的信贷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不能花钱贷款,持续很久。
上述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两周前,该分行需要收紧高费用贷款,提供两套房子作为抵押。 “不排除有顾客申请使用贷款用于其他用途。 另外,如果正常使用贷款的话,资金的转移也有问题。 因此,分行使用贷款的不良现象也在增加。 目前,贷款需要打入指定用途的账户。 如果一个月内不能提供收据,将收回贷款并处以一定的罚款。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近三成花费贷被“挪用”部分银行提高贷款门槛”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