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2字,读完约7分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23日,债市违约债券数量已为64只,超过去年全年债券违约数量125只的一半。 违约额达到428亿4600万元,超过了去年的1/3,而去年的年违约额为1209亿6100万元。

从违约债券及其发行人的评级调整情况来看,首次发生违约的债券发行人中,只有少数在违约前进行过评级负调整,包括注册提醒名单、负观望、降级等评级行为。 评级警告不充分的情况下,相关评级机构经常在发行人发生负面事项或违约后,大幅下调评级。 有些人不会重复一次性将一家公司降低15级,有些人会在一个月内将一家公司的累计降低17级!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为什么违约前不警告,违约后“神补刀”,而且补一个就15刀,17刀?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就此采访了资深评级公司,为你揭露了幕后的原因。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23日,今年以来,债市共有64只债券违约,合计违约额为428.46亿元,超过全年违约数据。 每年35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为337.49亿元; 全年有56个债券违约,违约额为393.77亿元。

今年违约的64个债券中,约有60个在发行时,发行者主体的评级在aa以上,关于债务项目的评级,大部分也在aa以上。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aaa级偿债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a类偿还债务的能力强,意味着不太受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违约风险低。 但是,如果主体评级aa以上的发行人债券违约,评级机构也将迅速调整为主体评级,将债务项目评级调整为c,也就是垃圾级。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图片来源:某评级企业官网截图

以18个乡村新scp001为例,作为当期债券发行人的上市公司乡村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乡村新”) 2019年1月14日表示,当期债券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随后当期债券于次日正式宣布实质性违约。 在此之前和之后,评级机构在半个月内连续四次将密码子新主体的评级从aa+下调至c。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在这样的短时间内,多次大幅降低发行者主体的评级,使得发行者主体评级的动向出现了评级的“绝壁效应”,但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企业,去年仅三个月内,主体评级就从最高水平的aaa降至最低水平的c。 金洲慈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评价也在短时间内从aa-降至c。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图片来源: wind屏幕快照

伴随评级的“绝壁效应”多是评级警告不足,其背后是评级机构事前风险揭示的短板突出,评级结果滞后。 由于近年来首次发生了不履行债务,许多不履行债权时发行人主体的评级仍在aa以上,只是违约后评级被下调。

官方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5月2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交易商协会联合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债市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营和合规情况通报。 其中,他表示,一季度新增8家实质性违约公司。 从机构来看,2家联合评级公司、中诚信信用证评级、联合信用、大公信用、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分别评级为同一家公司。 从市场来看,企业债务市场有6家,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和公司债务市场分别有4家和1家。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从跟踪评价和及时性来看,违约前6个月评价有负面调整的只有两家公司; 违约后,4家公司将主体等级降至7个以上下级,其中中诚信证评、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各1家。 从等级波动幅度看,上海新世纪将在一个月内将一家公司累计降至17个等级,东方金诚不再重复一次性将一家公司降至15个等级。 评级机构不足以揭示违约公司的事前风险,有必要提高跟踪评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在此前的年第四季度债市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营和合规情况通报中,对此也有特别提及。 通报显示,年第四季度新增违约公司19家,全年新增44家,其中联合评级、大公资信等机构评估的房子数量较多。

如果跟踪评级的及时性,违约前6个月评级被调整为负的只有4家公司。 10家公司违约前没有评级负调整。 其中,大公资信和联合评级各5家,联合资信3家,上海新世纪和东方金诚各2家,中诚信国际和中证鹏元各1家。 从等级变动幅度看,6家公司一次重复下调15个子等级以上,其中大公资信3家,中诚信国际、联合评级和中证鹏元各2家,中诚信证评、联合资信和上海新世纪各1家。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交易商协会表示,在发行人违约、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评级机构在事先维持上级水平的情况下,事后一次也不重复大幅降级的问题更为突出。

与评级结果风险提示、预警功能不足、评级机构跟踪评级滞后、今年债市违约趋势复核判定等问题相比,《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行业资深评级者东方金诚评级技术委员会主任俞春江

NBD:您对2019年债市违约风险有什么看法? 会超过去年吗?

(/S2 ) )俞春江(/S2 ) ) 2019年违约风险边际缓解。 今年(截至5月22日),累计违约主体有16家,比去年下半年违约高峰期下降了近一半。 累计违约债券规模比上个月减少到50%左右。

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的下方压力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扰动的影响不容低估,债券发行主体的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违约风险依然存在。 另外,债市在挤兑后不久打破违约常态也是中国债市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接着,随着信贷范围持续扩大,对民营公司的定向支持政策不断加强,债市爆炸事件今后也有可能继续发生,但今年违约公司的房屋数量和违约金额有可能超过去年,但整体违约风险与年下半年高峰期相比呈现平息态势,违约从百分点开始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nbd:在今年以来违约的债券中,发行时的发行者主体评级多在aa以上,从违约时点、评级调整来看,存在风险的事情发生后,评级机构也逐渐下调评级、发行。 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S2 ) )俞春江(/S2 ) )这种违约以流动性问题为首要原因,发行者纷纷爆发信用风险具有“突然死亡”的特点。 另一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调整需要在得到充分支持性证据的基础上建立。 市场对信用评级和展望的调整一般有明显的放大效应,但在风险迹象不明显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信用评级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过度反应,也不能完全有利于发行者和市场投资者缓解信用风险。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nbd:您认为评级机构警报不足、事前风险提示不足、评级滞后的原因是什么?

(/S2/)俞春江) )/S2/)一是在现有信用评级录用环境下,等级分布过于集中,等级早期预警性不足和断崖式下调并存。 二是信用评级报告的质量还没有提高。 在债券违约常态化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信用评级报告的要求明显提高,评级机构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诉求。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nbd:评级机构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发行人债券违约进行事前的风险提示? 如何改善评级业务,真正进行评级能有效地警示违约风险?

(/S2 ) )俞春江) )/S2 ) )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评级机构对评级项目持续进行跟踪评级,并据此进行定期跟踪和不定期跟踪。 在跟踪评级的过程中,根据信用风险的多少变化发布关注公告,列入评级注意表,或从评级注意表中移出,或进行展望和等级调整等评级行为。

“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目前,各评级机构大多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风险检查和项目持续跟踪的业务流程和安排,也可以进一步加强被评估人全范围数据的实时动态收集,延长风险检查的时间。

封面照片来源:照片网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违约债券屡现“峭壁式”评级:违约前评级不动声色,违约后“神补17刀””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