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莫开伟孙尤芳[/s2/]
近日,银监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禁止商业银行通过高利率吸收储蓄等方式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从根本上提醒商业银行“闪存溢出, 三部委出台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政策是一剂良药,可以说击中了当前商业银行存款竞争混乱的要害。
三部委大力推进存款脱钩度监管,是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大跌的背后,不得已而为之。 此外,这也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担忧,由于缺乏存款监管新的软肋曝光的偏离度评价指标,商业银行的存款“闪光点”行为长期持续,一时半会儿难以制止,成为顽疾。 这种疑难病其实也是一种疫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 近年来,商业银行月末、季末存款“暂停”的行为已经成为公开秘密,一方面影响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误导央行货币信用决策,极其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存款“高峰期”容易导致存款大幅波动,诱发银行流动性风险,特别是问题,相互通过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正常的存款市场,抬高银行融资价格,社会资金价格也直接上调,加剧实体经济融资的高额化,公司融资 因此,存款偏离度监管评价指标,就如同目前商业银行为这款不倦的存款“闪光点”游戏而头疼一样,无疑可以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
监管当局可以说在维持银行存款竞争秩序方面煞费苦心。 特别是在防止商业银行存款“暂时性流失”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将存款从月末统计提高到存款日均统计,为存款偏离度监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确保存款稳定增长的科学制度设计的不断深化。
原因是,存款偏离度的监管指标中列举的高利率储蓄、非法还款储蓄、第三方中介储蓄、拖欠付款储蓄、信贷发放储蓄、财产技术商品储蓄、同业业务存款等8种方式的违规吸收虚假 因为它对规范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将极大地推动商业银行规范化的存款竞争。 在超出量化考核指标上限的情况下,银监会、央行、财政部等3部门采取降低监管评级、绩效考核减分、暂停相关准入部分事项、对主要负责人的监管谈话等综合严厉的处罚措施,将更大程度上抑制存款的“暂时性”行为。
虽然存款偏离度监管评价指标从制度根源上为存款“时点”进行了严密的制度设计,但在笔者看来,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难以持续发挥其效果。 因为在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竞争模式下,偏离度的监管指标由商业银行设法,用越来越多的“高明”“提现”的方法来隐形。 因此,要从根本上逆转存款市场的混乱,也必须通过银行经营快速发展方法的转变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来实现。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管住偏离度击中存款乱象要害”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