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锁定关闭
在没有反复消除人民币外汇差距的情况下,被中国央行投掷的“核弹”当做了段子,在世界市场上引起的蝶泳效应还在继续。 美联储开始新一轮加息周期之前,单一货币计价的全球第三大经济板块选择接受更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无疑直接改变了全球市场力量的均衡。
根据imf的统计,每年全球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 其中欧元区18.5万亿美元,占23.9%; 美元区为17.4万亿美元,占22%。 紧随其后的是人民币区的10.4万亿美元,占13.4%。 这三个货币区,不仅经济总量加起来接近世界经济总量的60%,而且根据公开资料,三者之间基本上有两两个是排名靠前的贸易伙伴。
这种结构与美联储上次加息周期开始时的全球市场有本质的不同。 1999年,美元在亚洲金融危机平息后进入短暂的加息通道。 当时欧元已经成型,但没有正式流通。 截至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行业。 2004年美元重新启动加息周期时,欧元取代法郎和马克进入特别降息权( sdr ),但当时人民币还没有开始改变汇率。 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到2008年底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但是,在世界最高的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背景下,人民币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相当有影响力的主权货币,最终要求加入sdr成为了新的权重货币。 欧元区、美元圈、人民币圈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也是伴随着近十年的全球新闻化浪潮逐渐形成的。 这可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前流传下来的美元中心货币体系首次面临“多中心”结构的直接冲击。
新格局意味着在美元货币政策权衡的因素中,欧元区和人民币区的变量权重将变大。 年的欧洲都柏林危机威胁到欧元区中心国家时,美联储搁置了加息的争论,宣布了第三次量化宽松。 人民币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后,美元加息预期依然浓厚,但包括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在内的学者和市场人士已经公开呼吁,美联储应考虑延期加息。 萨曼莎建议美联储应该再放松一下度量。
如果未来真的如萨默斯所料,中国央行在这个窗口推进中间价机制改革,允许人民币小幅贬值,这不是冒险之举,反而是一手好手。 由于人民币主要盯住美元,尽管这抓住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但在内部形成了庞大的过剩产能。 这种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在2007年美元进入降息之路之后出现的。
如何处理过剩产能? 在汇率无法市场化的波动中,中国面临的状况可能与1973年之前美元还与黄金挂钩时的美国没有什么不同。 在封闭的情况下处理经济内外失衡的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为什么不抓住机会解决问题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当时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还是现在受到的贬值压力,其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剧。
1973年具体参与美元和黄金脱钩计划的原财政部副部长保罗·沃克尔最终因此而成名。 之后,他有缘就任美联储主席,后任格林斯潘被誉为“过去20年美国经济活力之父”更是后事。 目前还无法预测人民币在世界市场将会经历怎样的风波,但面对问题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这是毫无疑问的。
(注:其他媒体来源中注明的内容来自其他媒体。 转载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和APP赞同其意见。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人民币面临怎样的抉择?”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