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2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一旦放开利率管制,高利贷很快就会消失。 因为当时不存在高利贷的概念,只有市场价格。

利率经常被认为是资金的价格,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利率是对金融机构风险和利润的估计。 高风险企业、高风险项目在市场上只能接受高利贷。 不仅在欧美,任何市场都是如此。 风险投资就是这样的,去年年底很多pe相关人士抱怨说,好项目太少,可见项目的pe市盈率达到了15倍,其中有些项目甚至超过了20倍。 这说明好的项目太少,钱太多,正常的项目风险太高,直接的结果是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溢价特别高。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中小企业一直抱怨受到金融歧视。 虽说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很高,但这种抱怨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8成以上为家族公司,其中只有不到15%的家族制公司在第三代以后还能生存,形象注释为“不及三代”。 再加上贷款损失与银行员工的薪酬、晋升途径直接相关,这样的风险很高,中小企业能获得平价贷款就很不可思议了。 银行的习性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是指银行天然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企业。 这是市场化问题中应有的定义。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中小企业遭受的另一种金融歧视是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痛。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规模以下的小公司90%与金融机构没有任何借贷关系,小公司95%与金融机构没有任何借贷关系。 90%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的金融服务,归结为有意的政策歧视,银行持续向大企业、大项目输送资金。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在哪里投资融资平台天生风险低? 除了地方政府的信用背书外,我们找不到其他理由。 目前流行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放贷展期的信号表明,政府贷款风险低是荒唐的遮羞布,只不过是通过行政手段将平价资金分配给地方投融资平台。 此时,银行再次成为国有大公司、地方投融资平台出纳,他们忘记了风险评估,忘记了收益评估。 大企业、大项目得到了政策红利,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收益高、风险低。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如果放开利率管制会怎么样? 好的结果是高利贷消失了。 市值设定时,利率高低是金融机构对公司风险的直观表示,届时不存在平价贷款和高利贷,也不皱眉。 坏的结果是,如果银行领域的垄断结构没有被打破,银行领域就会像在收钱方面做的一样,携手合作,获得垄断溢价。 这时,所谓的市场定价完全不起作用,所以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价格。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我们应该向德国学习,建立更多立足当地的中小银行。 德国有2000家银行,英国有405家,西班牙有415家,意大利有785家,爱尔兰有590家,法国只有1147家。 德国两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商业银行要与1200家合作银行、438家公立储蓄银行、10家州立银行竞争。 去年12月,德国银行领域人士向非银领域人士贷款3.941万亿欧元,“大银行”的贷款仅为其中的12%,即4959亿欧元。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利率管制时能抑制高利贷吗? 只要犯错,就只能将高利贷拉入地下。

民间借贷是高利贷,担保企业参与高利贷,典型的是高利贷。 年末,河南担保企业从2007年的100多家上升到1640家,约占全国担保企业总数的1/4。 据报道,担保企业多参与“高利贷”。 去年6月,厦门融典融资担保企业爆发的巨额放贷危机,涉及37亿元资金,其根源是担保企业高收益率融资导致债务人无法及时还债,资金链断裂。 目前陷入困境的担保企业华鼎担保、创富担保和中担担保,对客户采取“资金增值服务”的合作方法,占用客户40%~50%的贷款资金,用于所占资金或理财,提供公司过桥资金,实质上是贷款价格 事实上,担保业自诞生以来,危机层出不穷,与十有八九高利贷相关。 公司破产,高利贷链断裂,担保破产的浪潮就会蜂拥而至。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重复利率是资金价格的人有供求关系,他认为如果资金放松,利率自然会下降,高利贷就不存在了。 让我们看看2009年。 是的。 别忘了利率下降是以通胀预期上升为前提的。 这个时候,公司借的钱会大幅贬值。 另外,货币紧缩的时候,公司所借的资金会增值,可以买到越来越多的资产。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啊,高利贷是合理的。 中小企业没有活路吗? 有办法。 设立当地金融机构是处理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是金融创新。 假设中科智老总张雍感到痛心后,提出金融机构深入领域,集中在几个领域,熟悉领域风险,决定准明确的价格。 然后,融资与风投相结合,将债权转化为期权,融资公司做大后,将获得未来的利润。

“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利率市场的定价是必不可少的。 不能固定利率。 就像我们永远固定不了艳阳下的漂浮冰山一样。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叶檀:放开利率管制 高利贷立马消失”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