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梗急性期治疗
(1)早期溶栓:尽早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是主要治疗原则,6h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
(2)调整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较高的水平,一般不使用降压药,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血压过低,应补液或用适当的药物升高血压。
(3)防治脑水肿:当脑梗死范围大或发病急骤时可引起脑水肿,脑水肿加剧脑组织缺血,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应行降颅压治疗。
(4)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止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复发即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但出血性脑梗死或有高血压者禁用。
(5)血管扩张剂:一般在亚急性期(发病2-4周)脑水肿基本消退时可适当使用。
(6)高压氧舱治疗:呼吸道正常没有明显的分泌物宜尽早配合。
(7)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对预防复发有一定疗效。
(8)脑保护治疗:通过降低脑代谢。
(9)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液黏度,例如丹红注射液,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脑血管疾病,其使用需根据自身情况严格遵循医嘱。
(10)外科治疗:适用于大面积脑梗死。
静脉溶栓是使用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从而使受阻的血管灌流区域,重新获得血氧的供应。是目前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现认为有效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以内。
2.脑卒中恢复期治疗
脑卒中恢复期,一般是指发病后一个月,急性期后即进入恢复期。一般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在恢复期仍有可能进一步恢复。恢复期时的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其功能也在逐渐恢复,要合理应用各种康复技术,促进功能的恢复。主动康复训练的次序和强度应遵循瘫痪恢复的规律,先从躯干、肩胛带和骨盆开始,以基本动作训练为重点,按照翻身、坐位、站位和行走,以及肢体近端至远端的顺序进行。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脑卒中治疗原则和溶栓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28176.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