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3字,读完约3分钟
我最近读了三联生活周刊。 其中有“苏伊士运河的权力变迁史:中东的形成”的复制品,联想到了最近的利比亚战争。 本副本以跨国公司的观点,有替代性地解读当前利比亚状况的部分。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世界对石油资源的诉求急剧增加。 20年代初,当时的伊朗国王为了实现现代化,赋予英国开采权,以资金援助为交换而设立的企业被称为盎格鲁-波斯(英波)石油企业bp的前身)。 之后,英波思友企业进入土耳其石油企业,知道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整个两河流域。 其他股东包括英荷壳石油企业、法国石油企业和代表美国石油企业优势的近东开发企业各占23.75%的股份,其他占5%。
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数据显示,二战前,西欧90%的能源支出结构来自煤炭。 战后经济重启,数据显示,1947年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只占欧洲进口石油的43%,一年后迅速增加到66%,1950年达到85%。 这么多石油是谁提供的? 答案是美国。
二战前,加州标准石油企业战后购买了巴林石油的租赁权,但这里的产量有限,然后以巴林为立足点,1933年,加州标准石油企业与沙特阿拉伯签订了租赁权合同。 同年,英国英波企业与美国海湾企业各持有50%的股份,获得了科威特的共同开发权。 此后,越来越多的美国独立石油企业以各种方式进入中东。
至此,仅1933年,前奥斯曼帝国版图就占中东石油的23.75%、巴林和沙特阿拉伯100%、科威特50%。 在“二战”结束前的1944年,美国控制了中东探明石油储量的42%。 之后,除上述巴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的份额外,美国新增加的石油布局还包括伊朗的40%、伊拉克的25%。
二战结束后,欧洲,特别是西欧,出现了中东石油依赖的大幅增长,其利润主要流向了美国。 美国政府根据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131亿美元的贷款,其中美国石油企业购买中东生产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者消费了13.896亿美元。
真正改变资源国和跨国公司关系并取得成功的实例来自利比亚的卡扎菲。 利比亚由于石油产业的后发结构,采用高度分散的租赁模式,17家石油企业在84个租赁地中标。 在石油专业书中,就利比亚和卡扎菲对中东各国的价值进行了评论。 第一,政府表示提高价格也可以增加收入()过去只提高产量,但产量越高价格越低)。 第二,跨国石油企业单方面决定原油标价的权力被打破。 其价值在于产油国重新开始争取主权和对本国石油资源控制权的斗争。 ?
这次西方各国大举进攻利比亚,也许真正的原因就在这里! 卡扎菲倒台后,作为西方国家机器好处代言人的跨国公司,将绕过卡扎菲的阻碍,更舒适地获得巨额石油利润。 杜恒峰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利比亚局势的跨国企业解读”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