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0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据媒体报道,建设银行面向高端顾客发行的债券类理财产品在1分钟内被抢购10亿元,但仔细一看,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竟然仅为1.65%。 什么叫现在的投资者“饿”? 财科技商品的空期限真的到了吗?
王牌产品年内将失去风景
“虽然许多投资者的资金覆盖在股市上,但四成以上的受访者家庭为了个人或家庭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日前,根据东方财富网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产品中心联合进行的投资者调查问卷显示。
熟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定对信用类产品不了解。 与2008年162款上市的记录相比,今年的信贷产品上市情况可以说已经风光不再。 原产品收益王亏损,意味着银行理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渐下降,银行也为2009年的“投资主”头疼。
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家信用政策开始放宽,连续的降息持续挤压信托贷款类产品的收益空之间。 随着公司贷款压力的减轻,银行通过信托企业募集资金的压力得到缓解,另外由于银行不能保证同样的信托资产,收益率暴跌风险上升,投资者和银行都远离了信用类产品。
我担心的不仅仅是银行。 由于政策瓶颈,信托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展览业挑战。 证券市场行情不好,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日益衰退; 在《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托企业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265号文)的规范下,房地产信托融资门槛也有所上升,暂时性的房地产信托也瞬间出现了弯曲。 所谓政信合作产品也因信贷政策转变而诉求下降,信托企业饱受项目定价权和投资者收益率的双重挤压,信托领域于去年晚些时候早早进入萧条期。
“手上的顾客经常询问收益高、耐用的产品,但目前这类产品相对缺乏。 我们也必须不断地和行业的产品经理交流信息。 不这样的话,忠诚度再高的顾客也留不住。 ’招聘杭州分行民间银行领域事务部的高级客户经理感慨良多。 记者了解到,由于股市牢牢容纳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保证这一最低收益的稳健财富科技商品(包括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市场诉求巨大,无论是手握数千万资产的中产阶级还是普通上班族,目前的目标都不是战胜通胀,
结构性产品的形势不自然
去年结构性产品的收益为零,甚至负收益至今仍被投资者记忆犹新。 显然,挂钩资产的迅速回调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 由于许多产品与证券市场和商品市场相关,相关市场的剧烈变化导致了基础资产的大幅损失。
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08年银行理财商品评估报告》,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4456家银行理财商品,结构类理财商品市场份额不足10%。 这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相关产品占理财市场的比例首次低于10%。
随着年初的全球变暖,一些银行、证券公司的集体理财和信托产品再次聚焦股市。 “由于对年内重新开始ipo抱有很大的期待,现在产品设计也将新股列入了资产配置。 》上海分行高级资产管理经理邹峻透露,目前许多机构打算借用股市重新推介产品。
“股相关”产品可能出江湖,但其发行时间是否合适,是否与去年下半年外资抄袭“抄在半山腰”重蹈覆辙? 中国社科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表示,掌握市场和发行时间的能力是衡量发行机构理财能力和产品投资价值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qdii产品集体深度亏损确实存在国外市场选择不当的问题。 上半年众多基金的赤字和被迫延期,似乎也同样是因为没有看清国内的市场时机。”
信用类产品的主导地位已经动摇,连接股票和商品的结构性产品能否重塑形象很难判断。 路途遥远,中国的理财市场自2004年以来,再次面临抉择。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理财产品空档期来临 投资者抢购“饥不择食”?”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922.html